乳癖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以乳房胀痛、内有结块为主要表现,类似西医的乳腺小叶增生、乳房囊性增生、乳腺纤维瘤之类,需要和乳腺癌鉴别。近年来,乳癖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虽然乳癖并非大病,病机也相对简单,但是毕竟给人带来痛苦。因此个人觉得,讨论一下乳癖的治疗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足阳明胃经经过乳头,足太阴脾经经过乳房,足厥阴肝经过乳房下方。《疮疡全书》、《格致余论》讲,乳房属阳明经,乳头属厥阴经。《圣济总录》讲,冲任二经,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八脉隶于肝肾,冲脉隶于阳明,所以乳房疾病多与肝肾脾胃有关,也和月经周期有关。
要形成有型的包块,不外乎痰、血、水的凝聚,造成凝聚的原因,或气滞,或血瘀,或寒凝,或有热煎熬,或经络受阻,或虚而推动无力,弄清原因,治疗也就有针对性。
辨证分型:
具体症状表现:
气滞为主的,以胀痛为主,脉多沉弦而郁,胸闷喜叹息,气郁化热则易怒,或乳房热痛。痰湿体的病人多体胖;
痰症常伴多疑善惊等神志上的改变,包块多形圆质软,脉滑苔腻,常伴恶心,可见带下,不一定吐痰。
湿阻的,脉缓,大便多粘腻,多胃口不好,或伴乳头溢液,身体酸痛沉重,带下量多。
血瘀为主的,包块多坚硬,伴刺痛,月经多色暗有块,可见脉涩、舌暗。寒凝者,形寒怕冷,喜温,脉多沉紧。
气虚者,乏力少气,脉来无力,肌肉松软;
血虚者,脉细,面白舌淡,易头晕失眠,月经量少色淡。
肾虚者,腰酸软,活动后加重,尺脉多无力。
临床所见,乳癖的形成,肝气郁结是最常见的,长期心情不畅、人工流产、戴胸罩、长期吃蜂蜜、蜂王浆或保健品是乳癖的常见诱因。但是具体诊断的时候心里不要有成见,一切要以客观依据为准。
中医治疗乳癖的有效方法很多,在这里介绍一下我的两位师父,李东豪副主任医师和邓明仲教授治疗乳癖的经验,以及我个人的一点体会。并不全面,也并非最佳方法,只是和大家分享和讨论。若对大家有帮助,应该感谢师父的教导,如有错误或不足之处,是我学艺不精,欢迎批评指正。
李东豪副主任医师是空军理疗专家,擅长各种外治法。他很早就从实践中发现很多疾病与督脉和膀胱经的病变有关系,因此治疗各种疾病多从督脉和膀胱经入手。他的经验,乳癖多在肝俞以及肩井穴有阳性的反应,比如条索状的硬结之类,用手法治疗这些阳性反应区,如有颈、胸椎的关节紊乱,尽可能手法整复,常可以立即缓解乳房的疼痛。
现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更深入具体的理论研究与操作方法,比如龙层花的脊椎病因学,美式整脊等等可供参考。需要注意的是,脊椎的病变不能够只看片子,一定要结合手摸和病人的症状表现,否则容易漏诊。
李老师一般是用针灸、耳针结合推拿治疗乳癖,耳针常用穴位有子宫、肝、心、神门、皮质下、内分泌、乳腺等,并可以在内关压丸。用王不留行或磁珠均可。中药他并不擅长,但是收集有一些简单实用的效方,乳癖他常用鸡血藤30g生麦芽30g生山楂18g通草10g煎水内服。
这个处方在高学敏主编的中医药高级丛书《中药学》里,鸡血藤的临床报道中也有收录,出自年中西医结合杂志,蒲少东等的文章。该方疏肝养血,活血通络散结,虽然简单,但是组方合理,使用得当,疗效是比较可靠的。我现在常把它结合到复方中使用。
邓明仲教授治疗乳癖没有固定的方法,都是根据具体情况辨证选方用药。要分清病在气分还是血分,若只是气机郁结,不需用破血逐瘀的药。常用的方剂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丹栀逍遥散、柴芍六君子汤、消瘰丸等,平时以疏肝行气散结为主,经期务必使月经通畅。
疏肝行气常用柴胡、青皮、陈皮、制香附、炒枳壳、橘核、荔核、八月扎、生麦芽等,
养血用当归、白芍、枸杞子等,
活血用丹参、川芎、王不留行、甲珠等,
化痰散结用浙贝母、瓦楞子、海藻、瓜蒌等,
健脾用茯苓、白术、苡仁等,
清热解毒用夏枯草、蒲公英、连翘、漏芦、山慈菇等,
补肾用鹿角片、肉苁蓉等。
通络用丝瓜络、僵蚕、全蝎、路路通等。
具体选择药物,以药物功能能够最大程度切合病人的病机与症状,同时治一经不伤一经为原则。对于药效,同时参考传统与现代研究,但是若二者有矛盾,原则上以传统经验为准。因为用单质分析的方法研究复杂混合物的总体功能,只能作为参照。从实践来看,甲珠对于较硬的乳房肿块有良好的消散作用,邓老师通常每剂用量30克,分4-5次服用,日3次,常可在一两周之内使乳房肿块明显消散。现在因为甲珠太贵,除非非用不可,我都只有不用它了。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治疗乳中结核,肝脾郁结实证用清肝解郁汤,郁结伤脾,食少不寐用归脾汤,气虚用香贝养荣汤,外用木香饼熨热,个人体会,效果比较可靠,特别是木香饼,如果确实是肝郁气滞血瘀的病人,常常用一次就有明显缓解,肿块可以明显变小。缺点是木香饼常有用后过敏的,特别是迟发性过敏,有的病人一周后才出现皮肤红痒。有同道介绍使用前先让患者查Ige抗体,有异常的就不用木香饼。
若是肝寒气滞的乳癖患者,伴怕冷、月经量少的,暖肝煎可以考虑。王成荣老师的白莲散结汤,行气活血通络补肾,对于经前乳房胀痛也有良好效果。另外如四逆散、小柴胡汤、血府逐瘀汤、阳和汤等,都有运用的机会。至于教材所讲逍遥蒌贝散、加味二仙汤之类的应用,应该都是大家所熟知的。
下面介绍几个我个人的医案,均经过西医检查确诊。为免误导,没有选择那种立竿见影的,毕竟能见速效的只是极少数,有运气成分。仅就乳癖而言,我经手的最多只能说大约六成有效,无效的事后反思,基本都是辨证不准,选方用药不当。所以我个人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另一方面,很多患者一旦疼痛缓解,就不再继续治疗。所以能够彻底治愈的还是少。
案例一:
42岁女性,乳腺导管瘤术后复发,3月21日查CA15-3:27.2。
年5月8日一诊,脉弦滑,舌淡苔薄。乳房痒痛,月经量少有血块,眠差易醒,纳差便溏不畅。
考虑心脾两虚,肝气郁结夹痰湿。用归脾汤加味;
党参30、黄芪30、白术15、
当归10、茯神30、炒枣仁30、
制远志6、刺蒺藜20、广木香15、
鸡血藤30、生麦芽30、通草6、
生山楂18、生甘草6,两天一剂。
服后胃口睡眠均改善,原方稍调整服至6月5日,乳房已不痛,胃口大便好,但右胁及胸骨痛,堵塞感,胃脘怕冷,吃生冷胃痛,
考虑肝胃寒凝气滞,改用暖肝煎:
当归10、枸杞子15、茯苓30、
炒小茴香10、制香附15、台乌15、
肉桂6、沉香6、干姜10、
白芷10、鸡血藤30、生山楂18、
生麦芽30、通草10、生甘草6,
服后症状缓解,但乏力,查CA15-3:25.8,左侧乳房数个囊肿,最大5×2㎜。原方加黄芪30克续服,随证略加调整,
8月21日复查,乳房未见异常。原有窦性心律不齐,现未发现。今年患者因子宫肌瘤前来就诊,说多次复查,乳房未见异常,且比以前身体轻快。
案例二:
39岁女性,年10月13日一诊。脉弦细数,舌淡苔白。子宫小肌瘤,直径2厘米。左侧乳房结节。烦躁,面红,体胖,不喜生冷,经前乳房胀痛,月经量少色红有血块。10月8-12日末次月经。
考虑肝郁脾虚,逍遥散加味:
柴胡15、炒白芍30、当归10、
茯神30、白术15、鸡血藤30、
生麦芽30、生山楂18、通草10、
生甘草6、薄荷10、干姜6,
服药后心情较前平静,胃口大便好。守方随证微调,至年4月18日复查,乳房已4个月不痛,未见结节,肌瘤缩小一厘米,现在仍在治疗中。
这两个医案算是有效,但是疗程还是长了点,具体治疗方案还可以再优化。
治疗乳癖,以及其它各种疾病,要防止一种倾向,即过度拘泥于中西医的病名,过度拘泥于专科思维,这是很多病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查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是最重要的。
如今年4月6日治39岁女性,西医检查乳腺小叶增生。乳房胀痛数月,伴周身酸痛怕冷,无汗,脉弦缓有力,苔薄,属风寒束表,用葛根汤合四逆散,一周后复诊,乳房痛消失,身痛缓解,身有微汗,改用疏肝养血除湿通络治疗收效。
再如15年冬季治疗17岁女性,乳腺囊性增生,乳房胀痛有硬块两年,初用丹栀逍遥散,后用白莲散结汤,4个月后症状消失。16年3月份乳房又痛,改用前法无效,诊察脊椎,发现颈椎、胸椎均有问题,整复脊椎后,疼痛立解,随访至今未再复发。以上病例,若拘泥于专科专方的思维,恐怕难以见效。
乳癖的治疗方法很多,以上介绍的只是一家之言,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好的方法一定是很多的,欢迎各位同道多提意见,共同提高临床水平。
收听完整版课程,请下载明医APP,收听明医微课丨许鹰:乳癖的诊疗经验
“
·版权声明:
本文为原创文章,作者/许鹰,编辑/张玉梅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大头18
”
点击阅读,下载明医app,收听更多微课
赞赏
长按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白癜风危害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hl/94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