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为「乳痈」,初产妇的发病率为2-4%,多为乳汁淤积伴发细菌感染而发病,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简单概述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往往发生在产后3~4周,因为乳房血管丰富,早期就可以出现寒颤、高热及脉搏过快等脓毒血症表现;发病后不仅本人痛苦,而且患侧不能继续哺乳,所以要从妊娠期后开始预防,做好产褥期保健;
发病原因
乳头皲裂:通常由于哺乳姿势不正确,或固定一侧哺乳时间过长所致;
腺管阻塞:通常由继发性乳汁淤积、不完全排空乳房、不规律性哺乳、乳头发育不良(凹陷、破裂或外翻等)导致,另外初产妇的乳汁中有较多上皮脱落细胞也是引起乳腺阻塞的主要原因;
细菌入侵:细菌可以经乳管、创口或裂缝、血液循环等途径侵入,同时外伤(挤压或撞击)及产后免疫下降清洗不到位等原因也可导致感染;
临床表现
淤积红肿期:通常发生在产后1周左右,通常由产妇没有经验导致乳汁淤积所致;主要表现是内上或外上象限突发肿胀及压痛,并有38.5℃左右的低烧,乳房表面微红,偶见一两个小脓点或裂口,哺乳时会感觉乳头针扎一样疼;同时会伴有胸闷头痛或食欲不振等,吸出乳汁后症状多会消失;
脓肿形成期:炎症继续发展,组织坏死,肿块逐渐增大变硬,2~3天后中央变软且有波动感,疼痛加重且多为搏动性或持续性剧烈疼痛,肿块周边皮肤大片鲜红,穿刺会有脓液吸出,此时脓肿已成,保守治愈时机已过;
脓肿破溃后期:脓肿成熟可自行破溃或手术引流;若引流不畅经久不愈则会转成慢性乳腺炎或乳瘘,即有乳汁伴脓液混合流出;深部脓肿可穿至乳房与胸肌之间形成乳房后脓肿,感染严重者甚至可并发脓毒症;
检查诊断
急性乳腺炎的检查诊断,一般的望、触即可作出初步诊断,最常用的化验就是检验血液中的白细胞或中粒细胞,另外,彩超可以判断脓腔位置大小,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可以为抗生素提供指导;
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排除乳汁;
脓肿形成前,应用抗生素可获得良好效果,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但四环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药及甲硝唑等药物应避免使用以免影响婴儿健康;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
预防措施
保持清洁,经常用清水或3%硼酸水洗净乳头,不要用香皂及酒精类清洁用品;
如有乳头内陷,可经常挤捏、提拉矫正;
争取产后30分钟内开奶,养成定时哺乳,每次要将乳汁吸空,如有淤积可用按摩或吸乳器;
选择合适的文胸,尽量仰卧,哺乳尽量采用坐位且不要让婴儿含乳而睡;
参考资料
《外科学》第8版第23章编辑任国胜
中医院乳腺中心张保宁
医院乳腺肿瘤科蔡海峰
点击“阅读全文”听听专业医生怎么说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正规的多少钱哪家医院白癜风好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hl/94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