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其位最高,不耐寒热”,且肺“喜润而恶燥”,最易受燥邪伤害,而秋季往往比较干燥,因此秋季是最伤肺的时候,也是最应该养肺的时候。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楚佳梅提到,秋季养肺主要从食补和按摩两个方面入手。
吃橘子一次不超过5个
“秋季干燥,我们常常会感觉到口鼻干,出现咽痒、干咳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流鼻血。”楚佳梅提道,流鼻血的往往是孩子,大人大部分只是流出的鼻涕或者咳出的痰中带点血丝。
如果孩子之前比较容易在秋季流鼻血,或者已经检查出是由于“鼻黏膜干燥”的,到了秋天,要格外做好鼻子的保湿工作。她建议,可以用红霉素眼膏涂在孩子鼻孔内壁上,使其自然吸收,以形成保护膜。
同时,楚佳梅提到,肺如果有所不适,会引发咳嗽多痰、支气管炎、哮喘频发等。中医理论中,肺与大肠相表里,且肺外合皮毛,所以如果肺没调养好,人还容易出现大便干燥、皮肤粗糙、暗淡无光、干燥脱皮等问题。肺的呼吸失常,还会导致一身之气不足,即所谓的“气虚”——让人声低气怯、肢倦乏力等,并且影响一身之气的运行,使得各脏腑经络之气升降出入运行失调。由此可见,养好肺,于全身健康都有益。
楚佳梅说:“秋季要多喝水,一天6-8杯水(每杯约ml)。不宜吃燥热、辛辣的食物,否则以热助热,如动物内脏、辣椒等。要多食应季的蔬菜水果,像热带水果,如芒果、菠萝、榴莲、菠萝蜜等尽量少吃。”
她特别强调,现在正是橘子成熟的时候,但不能大量吃,一次最多不要超过5个。因为橘子本身比较燥,容易导致大便干燥。
梨皮煮水可以润肺降燥
秋季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尤其是北方。楚佳梅告诉记者,她的母亲住在北方,曾问她:“秋天干燥得难受,我能弄点什么中药吃?”楚佳梅回答:“喝点梨皮煮水就好了。”
她让母亲用川贝、沙参、梨皮各10克左右熬水,煮十多分钟,作为茶饮。结果,没几天,母亲就表示自己干燥的症状好多了。母亲笑言:“以后你们吃梨,我吃梨皮。”
楚佳梅介绍,梨自古被尊为“百果之宗”,有润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用。如果在秋季,因为气候过度干燥,继而出现口渴、便秘、干咳等症状,或者因内热导致烦渴、咳嗽及痰黄等症状,可多吃梨。
“很多人吃梨都是把皮削去的,但事实上,梨皮的价值甚至大于梨肉。”楚佳梅提道,不少人担心果皮表面会有农药残留等问题,因此清洗干净很重要。她平时一般是用洗洁精清洗带果皮的水果,因为农药往往都是脂溶性的。但她强调,最后要用清水把洗洁精冲洗干净,直到果皮表面不再滑腻,而是摸上去有点涩。
除了用梨皮煮水作为茶饮外,还可以将梨和川贝同蒸,或者挖空梨芯,放入川贝蒸煮,约半小时,还可以加点冰糖。
梨子虽好,但并非人人都能吃,食用前还要考虑是否适合自己的体质。楚佳梅说,体质虚寒、寒咳者不宜生吃梨,必须隔水蒸、煮汤,或与药材清炖;若有长期腹泻的人,不宜多吃水梨,因水梨性寒,多食易加剧腹泻。同时,体质虚寒、平时手脚冰凉的人也不必刻意提早用梨润肺降燥,除非已经出现了相关的症状。
按摩这三个穴位来养肺
传统中医学的五行学说,用五行的属性来体现脏腑器官的特性。楚佳梅告诉记者:“肺属金,脾属土,常有‘培土生金’的说法。”所谓“培土生金”,即补脾益肺,借五行相生的理论,用补脾益气来补益肺气。
通俗来说,就是养肺可以通过养脾来达成。但中医所说的“脾”,不单是指脾脏,还包括胃在内的整个消化系统。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穴位按摩,来达到保健脾胃和肺的功效。”楚佳梅说,12岁以内的孩子,家长可以常常拍打其背部的膀胱经,或者行“捏脊疗法”,因为小孩的皮肤松弛,更容易被捏起。
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家长可以自行选择。
而对于大人来讲,可以按摩三个穴位——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腓骨和胫骨之间)、阴陵泉(位于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公孙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用适当的力度轻按,共半小时,直到穴位微微发热。
除此之外,还可以常拍打小腿内侧(脾经)、小腿外侧(胃经)、手臂内侧(肺经),手法要轻柔,拍打20-30分钟,直到感觉微微发热。
除了梨炖川贝外,楚佳梅还向大家推荐了几个食疗方,用于秋季润肺降燥。
蜂蜜蒸百合
用料:百合克,蜂蜜30克。
做法:将二者拌和均匀,蒸之熟软。时含数片,咽津,嚼食。
适用范围:补肺,润燥,清热,适用于肺热烦闷,或燥热咳嗽、咽喉干痛者。
双耳汤
用料:白木耳10克,黑木耳10克,冰糖30克。
做法:将白木耳、黑木耳用温水发泡,除去杂质,洗净,放入碗内,加冰糖、水适量,置蒸笼中,蒸1小时,待木耳熟透时即成。
适用范围:滋阴润肺,补肾健脑,适用于肾阴虚、血管硬化、高血压、肺阴虚咳嗽、喘息者。
红枣木耳羹
用料:红枣10枚,黑木耳2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木耳用温开水泡开,然后与红枣同煮,慢火熬成羹,加入冰糖即可。
适用范围: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润肺止血、补脑强心,适用于虚劳咳喘、痰中带血、慢性便血、痔疮出血、眼底出血及脾胃气虚之体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虚、面黄肌瘦者。
名医名片楚佳梅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针灸推拿学会理事、杭州市针灸推拿学会头(耳)穴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后备学科带头人,杭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针灸治疗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熟练运用火针、项针、热敏灸法、腹针、粗针、穴位埋线等多种疗法,擅长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吞咽困难、尿便障碍、脊髓损伤、眩晕、面瘫、面肌痉挛、骨关节病、颈肩腰腿痛,在治疗肥胖、痤疮、失眠、抑郁症、胃肠功能紊乱、产后康复(产后无奶、急性乳腺炎等)、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疾病有独特的方法和经验。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治疗白癜风的偏方有哪些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hl/95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