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乳腺炎又称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哺乳后瘤样肉芽肿性乳腺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等,是指乳腺的非干酪样坏死局限于小叶的肉芽肿病变,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慢性乳腺炎性疾病。本病属祖国医学乳痈范畴,该病病因不清,临床表现酷似乳腺癌,常易误诊误治。
罹患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患者均为生育期妇女,绝大多数是已婚、经产并哺乳,多数发生在产后数年(2~4年),也有发生在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年龄17~42岁,平均33岁,常单侧乳腺受累,左右两侧发病均等。患者发病病程20天到16个月不等。发病与妊娠和分娩有一定关系。发病前可有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史。可有乳腺炎或外伤史。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大多因为乳房肿块而就诊,偶尔发现,生长缓慢或短期内生长加快。乳房局部无疼痛或轻微疼痛,全身无症状,缺乏特异性。可伴有乳头溢液。部分病例曾用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肿块位于乳腺实质内,以乳腺的外上象限和乳晕部多见。多为单发,大小1.5~10cm,质地硬韧。无压痛或轻压痛,表面不平,界限不甚清楚,与皮肤或周围组织有黏连,活动度差。表面皮肤皮色正常或出现红肿、溃烂。位于乳晕处肿块大者可出现乳头内陷。腋窝淋巴结不肿大或肿大。患者体温正常或稍偏高,外周血细胞检查正常。肉芽肿性乳腺炎病程短,常见短期内增大迅速,治疗不当经常反复发作。少数患者有发热现象。肿块增大迅速,若不及时治疗,短期内可出现乳房脓肿,溃破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
肉芽肿性乳腺炎本病是如何引起的呢?
1、自身免疫反应:肉芽肿性乳腺炎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而用类固醇药物治疗有效,且细菌、真菌培养或染色均为阴性,因此本病的发生并非是因为病原体感染。国外学者依据本病组织学变化类似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睾丸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提出肉芽肿性乳腺炎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2、炎性反应:局部感染、创伤以及各种理化刺激破坏导管及腺腔上皮。腺腔的分泌物、乳汁及角化上皮外逸于小叶间质,引起炎症反应,诱发肉芽肿形成并破坏小叶结构。多数患者有乳腺皮肤感染史,病变中可见微脓肿,上皮样细胞及异物反应。有报道显示,肉芽肿性乳腺炎PAS染色显示腺泡及导管内可见阳性的均质状物质,推测这些物质可能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肉芽肿的形成。
3、局部免疫现象及超敏反应:有的医生推测认为是产后残留的乳汁及脂肪、蛋白质所致的局部免疫现象和超敏反应。
4、避孕药诱发:目前对避孕药是否能引起本病尚存争议。国外部分学者认为药物导致乳腺组织分泌旺盛,导管或腺泡上皮出现化生、变性,并脱落入管腔内分解破坏,作为化学物质进入周围间质,引起慢性肉芽肿反应。但我国医生文献报道,发现仅有少数病例有口服避孕药史,且口服者并非完全引起乳腺肉芽肿反应,因此推测口服避孕药并非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5、其他因素:有的学者认为该病与高泌乳素血症等体内激素失衡有关。
肉芽肿性乳腺炎应该如何预防呢?
美国UMASS医学院博士后、北京医科大学博士郑国强提示:首先,女性要保持良好的哺乳习惯:患有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女性,70%以上在哺乳期有哺乳障碍,也就是排乳不畅、乳汁淤积。哺乳期保持良好的哺乳习惯至关重要。提倡母乳喂养,哺乳时间不能少于6个月。哺乳时注意双侧乳房的均衡性,多喂奶,尽量排空乳汁,避免乳汁淤积。出现排乳不畅、乳汁淤积,应尽早专业乳管疏通。
其次,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病从口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肉芽肿性乳腺炎很重要。平时不吃添加激素或添加剂的食物,洗净食物表面农药残留,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等。
第三,避免乳房外伤:外伤也可能是导致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一个诱因,所以在哺乳、性爱中需时刻保护乳房,避免外伤发生。另外,不正规的乳房保健也可能诱发本病。临床上,一些病人患病前曾做过乳房的推拿按摩、火罐、刮痧等。
赞赏
长按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最好哪家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hl/9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