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金银花是开发替代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重要药食同源中草药之一。文章主要介绍金银花的广谱抗菌、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过敏的营养活性及其机理,为开发相关组学产品奠定基础。
关键词
有机酸类;黄酮类;酯类;酚类;广谱抗菌;组学产品
自从年非洲猪瘟(Africanswinefever,ASF)在我国流行以来,迄今尚无针对ASF病毒的有效疫苗及化学药剂,随时威胁着猪业生产的健康发展。面对防控ASF及饲料生产禁抗、养殖治疗减抗、畜禽产品无抗这一时代背景,猪业生产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寻找到合适的替抗产品为载体的替抗技术[6-10]。目前,市场上各种替抗产品层出不穷,这些产品就某一个方面而言均表现出了替抗优势,但要全面替代抗生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药食同源中草药富含各种营养活性物质,以其为基础开发出替代抗生素的组学产品,用于饲料生产中替抗已展示其巨大的开发潜力。
1概述
1.1金银花的命名
金银花,学名Lonicerajaponica(LJ),又名金花(《江苏植药志》)、银花(《温病条辨》)、苏花(《药材资料汇编》)、金藤花(《河北药材》)、忍冬花(《唐本草》),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的花蕾。忍冬花初开时为白色(“银”),经1~2d转为黄色(“金”),故名“金”“银”花,其形态特征呈“一蒂二花”状,向外伸展的两条花蕊,又恰似鸳鸯对舞,故LJ又称作双花(《中药材手册》)、双苞花(《浙江民间草药》)、二花(《陕西中药志》)、二宝花(《江苏验方草药选编》)以及鹭鸶花(《植物名实图考》),而盛开LJ的忍冬则称为鸳鸯藤。在我国华东、华中及西南各省区溪河两岸,湿润山坡灌丛、疏林等潮湿地带野生的LJ,则称为“上银花”与“山银花”。
1.2金银花的产地及其栽培简史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LJ,但以河南为LJ的道地产地,质量最佳,而山东的LJ产量最大。据魏晋·陶弘景之《名医别录》记载,早在余年前,河南封丘就已人工栽培LJ。宋·《苏沈内翰良方》(又称《苏沈良方》)对LJ就有“可移根庭栏间,以备急”的记载。而LJ作为栽培中药本草的药名(即忍冬的花部)则首见于宋·陈自明(字良甫)所撰《外科精要》。随后,LJ的栽培,在我国很快得到普及,一些县志就有记载,如清光绪二十二年的《费县志》就有LJ“……不数年山角水湄栽植几遍”的记载。由此可知,LJ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史。
1.3金银花的药用简史
中药本草LJ有别于忍冬藤,单指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不包含藤、茎、叶的一部或全部,而忍冬藤则指忍冬带叶的茎(不含花部)。LJ药用历史悠久,早在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LJ防治疾病。《名医别录》将忍冬列为上品。明·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将LJ列于忍冬项下,指出LJ对“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等具有“散热解毒”作用,且具有“久服轻身、延年益寿”的功效。一些其他古医典籍亦对LJ的药用性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如:“LJ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淤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瘟病初起、疮疡疔毒、红肿热痛、便脓血”(东汉·《神农本草经》)。LJ“主热毒、血痢、水痢,浓煎服之”(唐·陈藏器编著的《本草拾遗》)。20世纪80年代,不仅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LJ确定为药食兼用的名贵中草药,而且当时的卫生部还对LJ进行了化学组分分析,发现LJ不仅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活性物质,如活性酶物质等。
2金银花的性味、归经及其功能主治
2.1金银花的性味
LJ性寒,味甘、微苦,气芳香,但各种中药本草典籍的描述略有差异,例如:明·张介宾《本草正》记载其“味甘,气平,其性微寒”;而明·兰茂《滇南本草》记载其“性寒,味苦”。
2.2金银花的归经
LJ归肺、心、胃经,但各种中药本草典籍的描述略有差异:①“入肺、胃经”(明·兰茂《滇南本草》);②“入肺经”(明·《雷公炮制药性解》)。
2.3金银花的功能主治
LJ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降血降火,消咽利膈,补虚疗风,清解血毒的功效,但各种中药本草典籍对其功能主治的描述不同,例如:①“LJ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毒未成者能散,毒已成者能溃”(明·张介宾《本草正》);②“清热,解诸疮,痈疽发背,丹流瘰疬”(《滇南本草》);③“LJ主胀满下痢,消痈散毒,补虚疗风”(明·李中梓《本草通玄》);④“LJ解毒去脓,泻中有补,痈疽溃后之圣药”(清·张璐(字路玉,号石顽)《本经逢原》);⑤LJ“养血止渴,治疥癣”(清·汪昂(字讱庵)《本草备要》);⑥LJ“能消痈疽疔毒,止痢疾,洗疳疮,去皮肤血热”(清·何谏《生草药性备要》);⑥LJ“清络中风火湿热,解瘟疫秽恶浊邪,息肝胆浮越风阳,治痉厥癫痫诸症”(清·王秉衡《重庆堂随笔》);⑦LJ“治外感发热咳嗽,肠炎,菌痢,麻疹,腮腺炎,败血症,疮疖肿毒,阑尾炎,外伤感染,小儿痱毒。制成凉茶,可预防中暑、感冒及肠道传染病”(广州部队后勤部卫生部编《常用中草药手册》)。
3金银花中的营养活性物质
LJ含有丰富的营养活性物质,如:①有机酸类营养活性物质,如鞣酸、绿原酸、咖啡酸、异氯原酸、葡萄糖醛酸等;②醇类营养活性物质,如肌醇、芳樟醇、白果醇、香叶醇、豆甾醇、苯甲醇、苯乙醇等;③黄酮(含皂苷)类营养活性物质,如皂苷、木犀草素苷(又称无患子皂苷)B、黄褐毛忍皂苷A等;④酯类营养活性物质,如亚油酸甲酯、棕榈酸乙酯、亚麻酸乙酯、苯甲酸苄酯等;⑤酚类营养活性物质,如鞣质、丁香油酚、香荆芥酚等;⑥以低聚果糖为主的多糖类营养活性物质。此外,还含有木犀草素、β-荜澄匣油烯等其他营养活性物质。
4金银花的营养活性及其机理
4.1金银花的广谱抗菌活性及其机理
LJ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副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多种畜禽致病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由于试验条件等的不同,LJ对各种细菌敏感性的报道不一,综合各种报道,一般认为对沙门氏菌属,尤其对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的抑杀作用较强。
4.1.1金银花的直接杀菌机理
1)抑制致病菌DNA及其蛋白质的合成而杀菌
LJ中的绿原酸、木犀草素等营养活性物质能够抑制肺炎双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副)伤寒杆菌等致病菌的DNA与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导致细菌死亡。
2)损坏致病菌的细胞膜而杀菌
LJ中的皂苷类营养活性物质能够在致病菌细胞膜内形成甾醇的复合物而造成细胞膜损害而杀菌,而LJ中的丁香酚、香荆芥酚等酚类营养活性物质则能够直接破坏致病菌细胞膜中的脂质层,造成致病菌因形态学发生改变而亡。
3)破坏致病菌的细胞壁而杀菌
LJ中的绿原酸能使致病菌细胞膨大,胞壁增厚,核糖体积聚成块,一些致病菌的细胞壁破裂,胞质渗出。
4)消耗致病菌菌体能量而杀菌
LJ中的有机酸类营养活性物质进入致病菌的细胞质后,造成胞质内的氢离子浓度升高,致病菌为保持适于生存的胞质内氢离子浓度,必须通过耗能的主动运输,不断地将这些多出来的氢离子运出胞质,最终致病菌会因菌体内能量的耗尽不仅不能产生毒素,自身也会死亡。
4.1.2金银花的间接杀菌机理
1)促进益生菌增殖,维持肠道健康,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LJ中的多糖、有机酸能够促进猪只肠道中双歧杆菌、粪球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的增殖,抑制致病菌的繁殖,促进猪只肠道菌群平衡,改善其肠道微生态,从而产生如下营养活性:一是益生菌通过自身的增殖在猪只肠壁上与致病菌争夺定植位点,从而阻断致病菌的定植与增殖,使其不能获得营养物质而凋亡,并从肠道排出;二是益生菌除产生抑菌素直接抑、杀致病菌外,还可产生乳酸,酸化肠道,抑制致病菌的滋生,起到间接抗菌作用;三是维持肠道健康,一方面使得肠道作为猪只的消化道,能够保障肠道黏膜对营养及营养活性物质的消化与充分吸收,满足猪只营养尤其是抗病营养的需要,另一方面使得肠道作为机体最大且最重要免疫器官,能够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四是因致病菌的大量被抑、杀,使得致病菌对胃肠道中营养物质的消耗显著减少,从而提高猪只的饲料转化效率。
2)促进白细胞对多种化脓性球菌的吞噬作用,发挥杀菌、消肿、排脓的营养活性
LJ中的绿原酸、酚类、苷类等营养活性物质,能够促进白细胞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阳性化脓性球菌以及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等多种革兰氏阴性化脓性球菌的吞噬作用,从而发挥LJ的杀菌、消肿、排脓的营养活性作用。
4.2金银花的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营养活性及其机理
LJ具有增强猪只机体的免疫力、抗病力与健康度的营养活性。其机理在于:①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LJ中的多糖、多种醇类营养活性物质能够促进机体的胸腺、脾脏、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的发育,从而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②促进细胞免疫。不仅LJ中的绿原酸、苷类、酚类等多种营养活性物质能够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而且其中的多糖还能够增强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与NK细胞活性,从而增强细胞免疫机能。③LJ能够维持肠道这一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的健康,从而能够提高机体的整体免疫水平与抗病力,通过减少病毒病及霉菌毒素中毒病的发生,降低猪只继发致病菌所致的感染,从而整体提升猪只的健康度。
4.3金银花的抗氧化、抗过敏、抗肿瘤营养活性及其机理
4.3.1金银花的抗氧化营养活性及其机理
LJ中的丁香酚、黄酮类营养活性物质以及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是LJ的抗氧化组分。黄酮类营养活性物质三环结构之中间环上的双键与邻位上的羰基是清除自由基的关键活性部位,能高效消除自由基,因而黄酮类营养活性物质是LJ的抗氧化组分。此外,LJ中的挥发油、酯质等营养活性物质可与重金属络合成络合物,从而防止有害重金属被氧自由基氧化产生危害猪只机体的金属毒素。
4.3.2金银花的抗过敏、抗肿瘤营养活性及其机理
LJ中的黄酮苷通过破坏肥大细胞的蛋白酶激活受体,抑制组胺、5-羟色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从而发挥抗过敏作用。而LJ中的β-谷甾醇与黄酮类营养活性物质则具有抗肿瘤的营养活性。
4.4金银花的抗炎营养活性及其机理
一方面,LJ中的β-谷甾醇、木犀草素、异绿原酸、香荆芥酚等营养活性物质通过抑制组胺、5-羟色胺引起的炎性组织的血清通透性增加,减少渗出及分泌增多或出血,并中和病原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不仅提高猪只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性,而且减轻病原微生物及其分泌的毒素对组织的损伤而表现出良好的解热、抗炎、止痛以及阻止炎性渗出的营养活性;另一方面,LJ中的鞣质对疮痈肿毒引起的溃疡具有收敛防腐的营养活性,通过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从而发挥LJ的整体抗炎作用。
5金银花的临床应用
LJ甘寒、清热,但不伤胃,芳香疏散,消痈散肿,为治一切内、外热毒疮痈之要药,素有“疡科之圣药”、“清热解毒第一花”、“清热解毒圣药”的美称。
5.1痈疽疔疮,疡肿疽毒
5.1.1金银花及其组合物针对疮痈肿毒的清透疏表、解血分热毒的营养活性
LJ甘寒,芳香,清透疏表,解血分热毒,常用于有红肿热痛的疮痈疖肿(如肠痈,肺痈,乳痈等),尤其适于中医辨证上属于“阳症”的病症(阳性疮疡)。对于此类病症,LJ常与连翘、玄参、蒲公英、当归、荆芥、野菊花、鲜生地、牛蒡子、赤芍、地丁草(含紫花地丁)、竹叶卷心、薄荷、白芍、黄芪、黄芩、丹皮、甘草等联用,组成复方,以强化其清热解毒的营养活性。①LJ与荆芥、薄荷、连翘、牛蒡子等联用,可强化其疏表解热的营养活性;②LJ与玄参、鲜生地、竹叶卷心、连翘等联用,可强化其清营泄热的作用效果性;③LJ与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等联用,可强化其解毒疗疮的作用效果;④LJ与当归、黄芪、甘草等联用可强化其托毒消痈的作用效果;⑤LJ与白芍、黄芩、甘草等联用,可强化其清热治痢的作用效果。
5.1.2痈疮疔毒病程各阶段针对性防治的金银花组合物
LJ性寒味甘,芳香透达,宣散风热,善治一切痈肿疔疮阳证。随着痈疮疔毒病程的加剧,宜将LJ与不同的中草药联用组成复方进行针对性防治。①当痈疮初起,红肿热痛时,可将LJ与白芷、皂角刺、穿山甲等组合,典型的代表方剂有仙方活命饮(见宋·陈自明《校注妇人良方》);②当疔疮肿毒,变得坚硬根深时,可将LJ与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组合,典型的代表方剂有五味消毒饮(清·吴谦《医宗金鉴》);③当疮疡痛,变紫黑时,可将LJ与黄芪、甘草等组合,典型的代表方剂有回疮LJ散(明·吴中衍校刻本《活法机要》),又称回毒LJ汤(明·楼英《医学纲目》),LJ汤(清·朱丹溪《脉因证治》卷下);④当肠痈腹痛时,可将LJ与当归、地榆、黄芩等组合,典型的代表方剂有清肠饮(清·陈士铎《辨证录》);⑤当肺痈发展到咳吐脓血,可与芦根、鱼腥草、桃仁等组合,以清肺排脓;⑥当“乳岩,积久渐大,巉岩色赤出水,内溃深洞”时,可将LJ与当归、甘草、黄芪、枸橘叶等组成方剂,典型的代表方剂有银花汤(清·叶桂《竹林女科》);⑦当热入营血,出现舌绛神昏,斑疹隐隐,脉细数等热入营分证时,可与生地、黄连、水牛角等组合,典型的代表方剂有清营汤(清·吴瑭(字鞠通)《温病条辨》)。
5.2外感风热,温病发热
LJ具有善散肺经热邪的营养活性,在清气分、血分热时,略带宣散之功,故LJ能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时的表症未解、里热又盛的风热表证等病症。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时出现的喉痹(如咽部肿痛、咽红干痒、喉底红肿等)、口渴、身热头痛等症状,也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多种感染性疾病,对于这类风热表证,可单用LJ(仅宣散风热,清泄里热以LJ生品为佳)进行防治。如将LJ与牛蒡子、连翘、薄荷等配伍,组成复方,可以进一步强化LJ的凉散风热,透热达表,清里热,解疮毒的作用效果,典型的代表方剂有银翘散(《温病条辨》)。
5.3胀满下疾,热毒血痢
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细菌性肠炎、炎性肠炎、急慢性肠炎等就是中医称之为热毒内盛类疾病。热毒积聚肠道,入血分,则下痢便血。LJ甘寒清泄,轻芳疏透,为清解疏散之品,凡热毒或风热所致病证皆可选用,既善清解热毒,又能疏散风热,凉血解热毒,能针对性地防治由热毒引起的泻痢便血。为强化LJ凉血解热毒的营养活性,临床上常将生LJ炒炭与马齿苋、白头翁、黄连、黄芩、白芍等中草药组合成复方,可增强其治热毒痢疾、下痢脓血的效果。这是因为LJ生品经炒炭后,其寒凉之性略减,但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其凉血止痢的作用效果更强,更适用于防治热毒泻痢、便脓便血。
5.4喉痹,丹毒,瘰疬痔漏
LJ对于防治咽喉肿痛,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皮肤感染(主要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急性炎症),肛门直肠痈疽实证及内外痔感染等热毒内盛类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此外,LJ还对急性乳腺炎、阑尾炎、败血症等热毒内盛类疾病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
5.5暑温
LJ露剂,有清热解暑,清利头目的作用,可用于暑热烦渴,咽喉肿痛,头痛无汗,小儿热疮、痱子等的治疗。将LJ与连翘、厚朴、香薷等组成复方,可强化其清热解暑,清利头目的营养活性,代表方有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5.6金银花组合物联用正组合效应示例浅析
5.6.1金银花与连翘联用的组合效应
尽管LJ与连翘都具有清热解毒的营养活性,但LJ具有芳香,解血毒的作用,其所清风温之热,在于偏透上身之热;连翘轻清而浮,散结、消肿、疗疮,善清心而去上焦诸热,偏于透达全身躯壳之热。二者组合,相须为用,清热解毒的营养活性倍增,既透热解表,又清解里热毒邪,还可疏通气血,宣导十二经脉气滞血凝,从而实现消肿散结止痛之功效。适用于:①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表里俱热者;②四时感冒证属于风热者;③疮疡、痈疖,有红肿热痛属于阳证者;④风热为患,咽喉肿痛,目赤流泪及风热痒疹等。
5.6.2金银花与黄芪联用的组合效应
LJ长于清热解毒;黄芪善于补气、托疮生肌。二者组合,相须为用,能够增强解毒消肿、托疮生肌的营养活性,适用于气虚的动物如母猪所患痈肿。
5.6.3金银花与大青叶联用的组合效应
LJ与大青叶均具有清热解毒的营养活性,LJ清风温之热,解血中之毒;大青叶能泻火凉血,善清营血中之热毒。二者组合,相辅相成,能够显著增强清热解毒的营养活性,适用于疮疡肿毒之发热及败血症等。
6小结
作为药食同源中草药之一的LJ,是开发猪只肠胃保健、植物解毒、消炎退热、预防母猪乳房炎及仔猪下痢与呼吸道疾病组学产品的重要组分。对其营养活性物质及营养活性的了解,是开发相关组学产品的基础。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年第3期“营养与饲料”栏目:P74-78(版权归《猪业科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阅读更多内容可见网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hl/99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