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细菌性乳腺炎
乳房炎症性疾病是妇女的常见病。
感染源一般为细菌感染。发病者多数为育龄期女性。
也可见于非育龄期的少女或成年男性,都具有炎症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局部可表现红、肿、热、痛。
慢性细菌性乳腺炎可分为:残余性乳腺炎、慢性纤维性乳腺炎
残余性乳腺炎:
多发生在40—50岁之间,临床经过较长,很少有脓肿形成,仅表现为局部疼痛及硬结。每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出现,用抗生素后可缓解,可以反复出现。
慢性纤维性乳腺炎:
在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后,乳腺内或乳管内残留一或两三个硬韧的炎性结节,或由于炎性肿块阻塞至乳腺管,使管积液潴留而出现肿块,初期稍有压痛,后渐缩小。全身抵抗力降低时,此肿物可再度肿大、疼痛,经治疗后仍可再次消失。
慢性乳腺导管炎
◆◆
本病是临床常见病,一般发生在哺乳期后,35岁以后发病率较高,尤其是进入围绝经期后发病率最高。
生育之后,经过完整妊娠期的充分发育,乳腺已成为成熟乳腺,各级导管充分发育扩张,形成完整的连续管道系统。
由于乳孔开口于体表,所以乳腺导管系统相当于对外开放的腔道。
正常情况下,随着哺乳的停止,腺体内的小导管恢复张力和弹性,加之管腔细小,致炎因子较难进入;
乳晕区的大导管管腔宽敞,且距体表较近,易受致炎因子侵袭而致病。
进入围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性激素水平下降,乳腺叶逐渐萎缩,脱落的上皮细胞在导管内积聚,分解后产生小分子物质,对导管壁产生刺激引起炎性反应。
同时,腺体内小导管的张力减弱,管壁松弛,加之免疫力逐渐下降,致炎因子可向部分小导管蔓延而至腺体内以致到达其末端,所以部分患者出现腋窝部甚至肩胛部和后背疼痛。
一、临床表现(一)疼痛
疼痛为首要症状,为非剧烈性,一般为钝痛或刺痛,间断性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如果单纯大导管区炎症,自觉疼痛不甚明显。
当炎症波及腺体内小导管时出现乳房疼痛,月经前期乳房胀痛明显,月经期后变为刺痛。当炎症蔓延至腺体末端导管时,出现腺体边缘部疼痛;波及腺体的腋尾部时出现腋窝部疼痛、肩背部及上肢酸胀沉重和疼痛。
该病的突出特征是症状与体征的不符,即自觉症状并不剧烈,但体检时压痛明显,尤其是乳晕下大导管区的压痛尤为剧烈,以至于部分患者对压痛难以忍受而拒绝检查。
(二)乳头溢液
绝大部分本病患者出现乳头溢液,自溢的较少,一般为1-2级,较少出现3级,一般为清水样或稍混浊样,单乳孔或多乳孔少数患者为浆液性,部分患者因溢液的异常刺激而有乳头瘙痒。
(三)乳房肿块
单纯性的慢性乳腺导管炎一般没有肿块,少部分患者在内下或外下区域有直径一般在3㎜以下的质地较软的、活动度较好的肿块,有压痛。
但该病常常与囊性增生病或硬化性腺病伴发,所以会有乳房肿块出现。
赞赏
长按治疗白癜风去哪最好治疗白癜风去哪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wh/94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