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观其身边患乳腺增生严重的女性,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脾气刚烈、好强、心思细腻、心理压力大,爱生闷气,从中医角度看,这些都是可以引起肝气郁滞的。肝郁气滞,会循经上行,在乳房部位体现出来,这就是乳腺增生,根据其临床特征分为乳腺小叶增生(Ⅰ期乳腺增生),乳腺腺病(乳腺导管扩张症,Ⅱ期乳腺增生),囊性增生(乳腺导管扩张合并上皮细胞增生症,Ⅲ期乳腺增生),乳腺囊肿病(Ⅳ期乳腺增生),乳腺癌(Ⅴ期乳腺增生)。
中医多以疏肝解郁法治疗:以柴胡、当归,白芍、枳壳、为基础方,随证加减,运用灵活,在辨证上各有侧重,用量上根据病情病人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来确定用量。
某女,23岁,有6年乳腺增生病史,近因病证加重,乳房肿块疼痛如针刺(左侧大的为1.6×1.3cm,右侧大的为2.2×1.6cm),口渴,因情绪异常及月经期加重,舌质暗红夹瘀紫,苔薄黄,脉沉涩。辨为气郁瘀热证,治当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给予四逆散、金铃子散与蛭虻归草汤合方加味,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川楝子12g,延胡索12g,水蛭3g,虻虫1.5g,当归9g,桃仁9g,牡丹皮12g,炙甘草6g。12剂,代做成中药颗粒,开水冲泡,每天1剂,每日2服。符完毕后,疼痛减轻,以前方12剂,疼痛基本解除,为了巩固治疗效果,以前方变丸,每天分3服,每次6g,治疗2个月。随访2年,一切正常。
用方体会:根据乳房肿块疼痛因情绪异常加重辨为气郁,再根据疼痛如针刺、脉沉涩辨为瘀血,因口渴、苔薄黄辨为热,以此辨为气郁瘀热证。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需强调的是,此方不见得适合所有人,但是却有着很强的代表性。在借鉴时请务必在中医大夫的指导下运用。如需建议,可扫描下方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wh/97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