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白癜风的症状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24348.html
1、男,55岁。被重物砸伤双下肢2小时。查体:P次/分,
BP/64mmHg,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肿胀,广泛软组织挫裂伤,最佳处理方法是
A.快速输平衡盐溶液
B.输血
B.使用升压药
C.输葡萄糖溶液
D.输血浆代用品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正确答案A患者被重物砸伤双下肢2小时后,双下肢肿胀,广泛软组织挫裂伤,这时应警惕患者可能存在发生挤压综合征(挤压综合征是指人体四肢或躯干等肌肉丰富的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的挤压,在挤压解除后出现身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症及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酸中毒及氮质血症等症状)的风险。对于挤压伤的治疗除了及早解除重物压力、伤肢制动、开放伤口和活动性出血者应止血外,还应伤后尽快补充乳酸林格氏液和胶体液(或者平衡盐溶液)(A对)、碱化尿液、利尿等。输血(B错)、使用升压药(C错)、及输血浆代用品(E错)主要用于发生休克的患者,而该患者血压为/64mmHg(正常血压正常值90~/60~80mmHg),未发生休克,故应排除。输葡萄糖(D错)主要用于发生低血糖及高血钾的患者。
2、女,62岁,肝癌切除术后1天。查体:P次/分,BP80/60mmHg。
下列哪项不能提示有内出血
A.CVP低于5cmH20
B.胸腔穿刺出不凝血
C.每小时尿量少于25ml
D.2时引流出血液ml
E.休克给予足量血液后好转,随后再次出现休克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正确答案D
3、男,19岁。在烈日下打篮球1小时,大汗后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心悸,恶心,并有腹肌疼痛。查体:T38.3℃,P次/分,BP90/60mmHg。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热痉挛
B、热衰竭
C、低血糖
D、热射病
E、脱水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青年男性,在高温下剧烈运动后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心悸,恶心,并有腹肌疼痛(热痉挛常见症状)。查体体温、心率轻度升高,血压轻度下降(由体液丢失导致的循环血量降低)。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心肺无异常。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最有可能的诊断是热痉挛(A对)。低血糖(C错)、脱水(E错)患者一般不出现腹痛、体温升高;热衰竭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B错);热射病患者中心体温高于40摄氏度,心率急剧升高,多伴有器官受损(D错)
4、男,28岁。在气温34℃时,负重跑步5公里后突发意识不清伴痉挛、抽搐2小时。查体:T41.5℃,P次/分,R28次/分,BP/42mmHg。瞳孔等大等圆,心尖部第一心音低钝。四肢肌张力高。最关键的治疗措施是
A、应用抗癫痫药物
B、应用镇静药
C、降温治疗
D、氧疗
E、应用甘露醇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男性患者28岁,高温下剧烈运动后意识不清伴痉挛、抽搐,T41.5℃,P次/分,考虑诊断为劳力性热射病,治疗首先应降温(C对)。应用抗癫痫药物、镇静药、甘露醇、氧疗均是并发症的对症治疗,不是最关键的治疗措施(ABDE错)。
5、男,18岁,自服乐果,呕吐、流涎、昏迷来院,查瞳孔缩小,肌肉震颤,呼吸困难,该病人发病机制是
A、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堆积
B、抑制糖代谢引起低血糖
C、刺激迷走神经
D、呼吸抑制酸中毒
E、呼吸困难氧呼吸不足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患者自服乐果(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进入体内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引起体内生理效应部位乙酰胆碱大量蓄积,出现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中毒症状和体征,病人常死于呼吸衰竭(A对)。
6、某蓄电池厂男工,工龄8年,主诉头昏,头痛、乏力、记忆减退、睡眠障碍、食欲减退、脐周隐痛,经检验尿中δ-ALA为28.6μmol/L。最可能诊断为
A、慢性铅中毒
B、慢性苯中毒
C、慢性汞中毒
D、慢性氯化物中毒
E、慢性氯化氢中毒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某蓄电池厂男工,工龄8年(铅等有害物质暴露史),主诉头昏,头痛、乏力、记忆减退、睡眠障碍(铅中毒神经系统影响因素)、食欲减退、脐周隐痛(铅中毒胃肠道影响因素),经检验尿中δ-ALA为28.6μmol/L。δ-氨基乙酰丙酸又称为δ-氨基酮戊酸,英文简写为δ-ALA。是血红素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血红素合成的抑制是铅中毒的重要体征。综上所述,结合患者职业史、临床表现及症状考虑诊断为慢性铅中毒(A对)。
7、初产妇,25岁。足月顺产后第3天,纯母乳喂养。乳房胀痛,无红肿,乳汁排出不畅,体温37.6℃。恰当的处理方法是
A、生麦芽煎服
B、少喝水
C、让新生儿吸吮双乳
D、抗生素治疗
E、芒硝外敷用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产后3~4天,出现乳房胀痛,乳汁排出不畅多由乳房过度充盈及乳腺管阻塞所致,让新生儿吸吮双乳(C对),可促进神经垂体分泌OT(缩宫素)。OT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腺泡内压力升高,有利于乳汁排出。此外,哺乳前湿热敷3~5分钟,并按摩、拍打抖动乳房,更有利于乳汁的排出。少喝水(B错)可导致产妇水分摄入不足,并且不一定能减少乳汁分泌。生麦芽煎服(A错)及芒硝外敷用(E错)为退奶方法,仅在产妇不能哺乳时方考虑使用。产妇仅有乳房胀痛,而无局部红肿以及寒战、高热等感染中毒症状,不考虑急性乳腺炎,无需使用抗生素治疗(D错)。
8、判断乳腺包块周围血供情况的首选方法是
A、乳腺MRI
B、乳腺B超
C、钼钯摄片
D、PET-CT
E、CT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乳腺B超(B对)结合彩色多普勒可观察病变或脏器内部的血流分布、走行及形态,并可以对有关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测量。乳腺MRI(A错)具有极好的软组织分辨率且无射线辐射,运用动态增强技术可提供病灶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但其操作相对繁琐且费用高,一般不作为首选。钼钯摄片(C错)广泛用于乳腺癌筛查,主要用于检出肿块,无法判断乳腺血流。PET-CT(D错)很少用于乳腺包块的检查。CT(E错)平扫无法判断乳腺血流,增强扫描可观察乳腺血供情况及有无异常强化,但乳腺CT检查并不常用。
9、女性,38岁,左乳房无痛性肿物2月余。查体:左乳外上象限有一1.5×1.0×1.0cm肿块,表面不光滑,界限不清,活动度尚可。明确性质最确切的检查是
A、CT
B、乳腺B超
C、钼靶X线检查
D、红外线扫描
E、肿物完整切除病理检查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青年女性患者,左乳房无痛性肿物2月余,表面光滑,界限不清,活动度尚可,需考虑乳腺癌可能。确定乳腺肿块性质最可靠的方法是肿物完整切除病理检查(E对),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及局部组织结构做出定性诊断。CT(A错)适用于检查致密型乳腺内的病灶,可直接观察肿块的三维结构及淋巴结转移;乳腺B超(B错)主要用于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钼靶X线检查(C错)主要用于乳腺癌的普查;红外线扫描(D错)主要用于观察乳腺增生及血管分布情况,以上四种影像学检查均不能明确诊断。
10、女,34岁。双侧乳房胀痛5年余。胀痛症状在月经前出现,自己在乳房触及到不规则的“包块”,来月经后症状缓解,“包块”变小,另外与情绪和疲劳有一定关系。对这种疾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多在双侧乳房出现不适症状
B、癌变发生率髙,视为癌前病变
C、腺体可能会发生增生萎缩等变化
D、常见于25~45岁的女性
E、—般认为与内分泌紊乱有关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34岁女性(乳腺囊性增生病常见发病年龄),双侧乳房胀痛5年,可及乳房包块,经期前出现,经期后缓解(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周期性乳房胀痛及肿块为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诊断考虑乳腺囊性增生病。本病常见于25~45岁的女性(D对),—般认为与体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的内分泌紊乱有关(E对),乳腺腺体可能会发生增生、萎缩等变化(C对),典型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不适症状(A对)。单纯的囊性增生病很少有恶变;若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特别是重度者,恶变可能性较大,则属于癌前期病变(B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yy/100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