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斗指癸,太阳到达黄经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大雪时节的到来,往往伴随着雨雪的天气和一定程度的降温,寒邪便有可能进入我们的体内,进而诱发许多慢性疾病,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这也就给我们的日常保养身体、预防疾病等方面,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在中医看来,大雪时节也是我们冬季养护身体、补充养分的大好时机,利用得当的话,反而能获取非常好的保养效果。
大雪赏中药材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白芷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
大雪养生
01
药补过头不利新陈代谢
大雪节气后,天气越发的寒冷,也即将进入隆冬,过量的吃一些进补的东西,会让食物滞留在我们的肠胃中,阻碍我们的本身就遇冷受到刺激的肠胃。可以多吃一些羊肉、葱头、山药、桂圆、生姜、杏脯等温热的食物,尤其是处于经期、孕期和患有贫血、胃肠疾病的女性。
阳虚体质的人可吃些温热性食物来保暖,如羊肉、狗肉、羊肾、鹿肉、麻雀肉、雀卵、虾、韭菜、胡桃肉等,而鸭肉、香蕉、黄瓜、梨、绿豆、冰糖等凉性或寒性的食物则最好少吃。低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大便燥结、夜里易出汗、睡眠不好等阴虚者,那么你还是需要和温热性的食物保持距离,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类如山药、百合以及甲鱼、黄鳝、泥鳅、淡水鱼、鸽子等才是你的最佳选择。
推荐菜谱
木耳冬瓜三鲜汤
[配方]冬瓜克,水发木耳克,海米15克,鸡蛋1个,食盐、水淀粉、味精、麻油适量。
[做法]冬瓜去皮洗净切片。木耳、海米洗净备用。鸡蛋打匀摊成蛋皮切宽片备用。锅内加鲜汤上火烧开,下海米、木耳煮沸5分钟,再将冬瓜放入,开锅后撒入食盐、淀粉,起锅前倒入蛋皮,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生津除烦,清胃涤肠,滋补强身。
02
“大雪”慎防三大疾病:
中风、心脏病、消化道溃疡
大雪节气的气温急降对人体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血压、气管、肠胃等方面都因为天气寒冷而有所变化,这时,预防中风、心脏病、消化道溃疡变得十分必要。
对于血管弹性差的人,气温急剧变化会带来血压波动,引发中风。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多,导致全身血管收缩。对于血管弹性差的人,气温急剧变化会带来血压波动,引发中风。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多,导致全身血管收缩。
隆冬季节与冬末初春为急性肌梗塞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因此,老年人应重视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添衣服、被褥,以防寒冷侵袭还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体检,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药物。
由于寒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在副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下,致使胃肠凋节功能发生紊乱,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刺激胃粘膜或溃疡面,使胃产生痉挛性收缩,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胃病复发。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饮食调养,日常膳食应以温软淡素、易消化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食生冷,戒烟戒酒,还可选服一些温胃暖脾的中成药。
03
防范三大疾病的穴位
风市穴为足少阳胆经的腧穴,位于下肢的大腿外侧部。常主治下肢风痹、中风、半身不遂、麻木不仁等病,为治疗风邪的要穴。
内关穴:端坐位,将右手按于左手臂内关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间),用力按揉30次,然后用左手按揉右内关穴30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是守护心脏的一个重要关口。
中脘穴可治疗消化不良、脾胃不和,而且中脘穴在临床当中还有减肥的功效。按摩手法为,配合腹式呼吸一并按压,在吸气的时候,然后我们肚子在往回缩,吸到顶的时候然后憋住,然后用力的点压你的中脘穴,点压到你自己能耐受为止。呼气时按压,吸气时不按,一分钟12次。
编辑:板蓝根
图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yy/102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