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上方灸道堂,订阅
每天获取新鲜的养生资讯
-------咨询-------
乳痈,又称“吹乳”、“妒乳”,俗称“奶疮”,是乳部急性化脓性疾患,发于妊娠期的,称为内吹乳痈;发于哺乳期的称为外吹乳痈,余者统称乳痈。
现代医学称之为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乳房炎症,是妇女哺乳期常见病症。多见于产后2~6周哺乳妇女,其中尤以初产妇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为患病乳腺肿胀疼痛,局部变硬,皮肤发红并有触痛,患侧腋下淋巴肿大。常在数天内化脓。可伴高热、寒战、倦怠及食欲不佳等症状。
北京灸道堂中医研究院艾灸师表示,乳汁郁积是引起乳痈的最常见原因。宋·《圣济总录》云:“新产之人,乳脉正行,若不自乳儿,乳汁蓄结,即为乳痈”。初产妇乳头破碎,或乳头畸形、凹陷,影响充分哺乳;或哺乳方法不当,或乳汁多而少饮,或断乳不当,均可导致乳汁郁积,乳络阻塞结块,郁久化热酿脓而成痈肿。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乳头、乳晕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能调节乳汁的分泌,如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则乳汁瘀滞而胀痛,且能涉及脾胃。产后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调,食滞胃腑,酿热壅滞。男子胃火炽盛,塞于乳房也可形成乳痈。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乳腺炎多由于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所致。其发病初期,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致乳痈化脓,使患者遭受更多痛苦。
1.胃热型
(1)症状表现:乳房肿胀,触之疼痛,皮肤微红或无变化,乳房有结块,乳汁蓄结,排泄不畅,伴恶寒发热,烦渴。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濡数或滑数。
(2)灸疗原则:清胃泻热,通络散结。以取手、足阳明、任脉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膺窗(取患侧)、足三里、膻中、温溜、上巨虚。
(4)随症加穴:①乳房胀甚者,加少泽;②恶寒发热者,加合谷、风池;③便秘者,加天枢。
(5)灸法操作:
①艾炷隔蒜灸:每穴灸3~7壮,艾炷如黄豆大,每日灸1~2次。3次为1疗程。
②蒜泥敷灸:取大蒜(去皮)适量,捣如泥膏状,敷于患处。上盖纱布或油纸,以胶布固定。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③艾炷隔豆豉饼灸:取豆豉适量,捣烂后少用水调和,制成饼状,大小与病灶相同,厚约0.3~0.6cm,将药饼放于患处,上置艾炷点燃灸之,每次5~7壮,艾炷如枣核或黄豆大,每日灸1~2次,3次为1疗程。
④针上加灸:每次选(局部)2~3穴(乳根、膻中、阿是穴),每穴灸10~15分钟,艾圆如葡萄大。每日灸治1次,3次为1疗程。
(6)方义说明:本型由于阳明热毒蕴结,气血失和而阻遏乳络所造成的。取膺窗可疏通阳明经气;足三里有清泄胃火之功用;膻中有行气解郁的作用,又可疏通乳络。温溜是手阳明之郄,可清邪热、理肠胃而消肿散结。更配少泽以通络,合谷以清热,风池以祛风,天枢以通便。如此诸症得解。则疾病自愈。
2.气郁型
(1)症状表现:乳房肿胀,触碰疼痛,皮色微红或不红,肿块或有或无,乳汁排泄不畅,伴有胸闷胁痛,呕逆,纳呆。苔薄,脉弦。
(2)灸疗原则:疏肝解郁,消肿散结。多取手足厥阴经穴。
(3)灸疗处方:期门、行间、内关、天池、肩井、太冲。
(4)随症加穴:①有肿块触痛者,加乳根、阿是穴。②对于乳汁排泄不畅者,可加膻中、少泽;③胸闷胁痛者,加用陵泉、丰隆。
(5)灸法操作:
①艾条温和灸:以上个穴,每穴灸5~15分钟,每日灸1~2次。3次为1疗程。
②艾条隔葱灸:取葱白适量,洗净后捣如糊膏状,敷于患处,厚约0.2cm。然后按艾条温和灸法操作施灸,每次灸治15~30分钟,每日灸1~2次,3次为1疗程。施灸时以患部有温热舒适感为度。
③艾条隔葱泥灸:初起时用葱白捣烂,铺患处,上用艾条熏灸10~20分钟,每日1~2次。
④艾炷隔姜灸:每次灸3~5壮,艾炷如黄豆大,每日灸1~2,3次为1疗程。
⑤艾炷隔附子饼灸:乳痈己溃,久不收口。于疮口上置附子饼,上用艾炷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3~7壮。
⑥艾炷隔豆豉饼灸:取豆豉适量,捣烂后少用水调和。制成饼状,大小与病灶相同。厚约0.3~0.6cm,将药饼放于患处,上置艾炷点燃施灸,每次5~7壮,艾炷如枣核或黄豆大,每日灸1~2次。
⑦葱白敷灸:取葱白适量。洗净后捣如糊膏状,敷于患部,上盖纱布(或油纸),胶布固定。每日敷灸1次。
⑧葱白蒸气灸:取葱白g切碎,再将蒲公英60g,牙皂15g共研细末,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后倒入大茶杯中。对准患部用蒸气熏灸,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此法适宜乳痈早期来化脓者。
(6)方义说明:此种证型的乳痈是由于肝失疏泄,乳络不通所造成的。故取肝之募穴期门,该穴为足厥阴、太阴、阴维之会,善疏肝调气,化痰消瘀,佐以行间、内关,以疏肝理气、宣泄瘀滞,配乳房近侧天池穴,以疏通厥阴经气,消散患部气血之阻遏;治疗乳痈之经验穴肩井,系足少阳,手少阳、足阳明和阳维的交会穴,灸之可通调诸经之气,取之以清热散结,消肿止痛。另取乳根、阿是诸穴,以调节局部经气,而起到活血散淤的效果。
3.热毒型
(1)症状表现:壮热,乳房肿痛,乳房肿块增大,皮肤焮红疼痛,伴有高热寒战,烦渴,若发热不退,持续跳痛,肿块中央渐软,以指触诊有波动感者,是为脓热。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数。
(2)灸疗原则:清热解毒,托里透脓。以取手、足阳明,手太阳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乳根、曲池、少泽、肩贞、天宗。
(4)随症加穴:①高热者,加大椎;②烦渴者,加少府、太溪。
(5)灸法操作:
①仙人掌敷灸:取仙人掌适量,去皮刺,捣如混膏状,敷于患处,用油纸或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敷1次。亦可将食盐适量(10~15g),与仙人掌共捣如泥膏状,加入鸡蛋清适量调和,敷于患处,1~2天换敷1次。本法适用于乳腺炎早期。
②葱白蒸气灸:取葱白g切碎,再将蒲公英60g,牙皂15g共研细末,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后倒入大茶杯中,对准患部用蒸气熏灸。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适宜早期未化脓者。
③蒲公英敷灸:取鲜蒲公英适量,捣烂如泥膏状,敷于患处,以油纸或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敷1次,3次为1疗程。在敷灸同时亦可用鲜蒲公英30g水煎内服。本法适宜初期红肿热痛者。
④泥鳅土豆敷灸:取土豆1个,洗净,泥鳅一条(约10cm长),备用。敷灸时先将土豆切碎,再与泥鳅同时放入器皿中捣烂,捣至粘腻沾手时。取出做成药饼(视病灶大小),贴敷于患处。如遇有化脓开口者,可先用利凡诺纱条添补,外盖敷料后,再敷此药饼治之。每日敷灸1次。
(6)方义说明:本型属阳明热毒炽盛,腐肉成脓之证。取足阳明经之乳根以清泻阳明之热毒。取少泽以泻邪热,通乳络。取肩贞,天宗以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配曲池可助乳根以清泻阳明热毒。此外,应配合外科治疗。
郑重声明:内容选自《中国灸法大全》(北京灸道堂中医研究院主编)如需转载请联系告知取得同意后方能转载否则将保留追究其法律!
大医堂艾灸培训开课公告:
1、大医堂灸疗师培训班:国家人社部唯一指定灸疗师教学机构——大医堂!自年起,灸疗师培训班每月1—15日开课!学习完成后经考核通过可颁发
2、大医堂长蛇灸培训:药物铺灸疗法辨证施治与临床实操,每月16-19日开课!
3、统一客服:--
咨询
私人
4、
买艾条首选——灸道堂:
灸道堂正品艾条全国官方授权专卖
全国统一价格可查询灸道堂淘宝
大医堂师资班培训:
得了白癜风可以治好吗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合适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yy/93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