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法 http://pf.39.net/bdfyy/tslf/持续性乳头疼痛并不一定源自于念珠菌感染背景乳头疼痛是干扰妈妈母乳喂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到目前为止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通常如果妈妈出现持续的乳头或乳房疼痛,妈妈可以尝试调整哺乳姿势,改善婴儿的含接和吸吮效果,再尝试使用羊脂膏、乳贴等保护伤口、促进愈合的方法。除了这些以外,我们的工具箱中似乎已经没有太好的装备来解决妈妈的乳头疼痛问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给妈妈赋能,强化妈妈的母乳喂养意愿,也能够帮助她们继续坚持下去,也是非常重要的。新文最近两天看到了一篇探讨的文章,阅读过程中摘记一些重点分享给大家。题目:这不是念珠菌感染:持续乳头/乳房疼痛的哺乳期女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出处:BettsRC,JohnsonHM,EglashA,MitchellKB.ItsNotYeast:RetrospectiveCohortStudyofLactatingWomenwithPersistentNippleandBreastPain.BreastfeedMed.Dec10.doi:10./bfm...Epubaheadofprint.PMID:.要点记录:
什么是哺乳期乳房的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本来是人体常见的真菌,在身体环境发生某些变化并适宜其大量繁殖时,才会发生感染,如糖尿病、药物、妊娠和食物等都可以成为感染的原因。
专业人员通常将哺乳期乳房出现的发红、瘙痒、乳头/乳晕部位疼痛归因为白色念珠菌感染,也称之为鹅口疮、乳腺念珠菌感染或导管内念珠菌感染。其他症状还包括乳头皲裂、皮肤红斑、乳房针刺样疼痛等。如果婴儿出现鹅口疮,妈妈也会需要接受念珠菌感染的诊断。
虽然念珠菌感染的诊断发生率比较高,但相关的证据却并不充分。这种情况下,使用抗真菌药物时的疗效也并不十分有效,有时,我们看到的疗效可能源自于药物具有的对抗炎症反应的作用,而并非是对酵母菌的疗效。
应当谨慎使用抗真菌治疗,无论是口服用药还是局部用药,都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当避免在没有临床诊断证据前进行念珠菌感染的推定诊断,同时也为了更好地确定持续乳头疼痛的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研究者对年7月至年8月间母乳喂养门诊接触的相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人群仅限于那些因“念珠菌感染”而被转诊,之前接受过抗真菌药物治疗后但仍有持续疼痛症状的女性。
病因诊断研究者通过全面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选择性使用辅助诊断试验(包括乳汁培养和乳腺活检)来确定最终诊断。
亚急性乳腺炎:乳房出现深部、刺痛或酸痛症状。
乳头水泡:覆盖一个或多个乳孔表面的白色、黄色或出血性水泡样症状。
皮炎:乳晕或乳房上出现红斑和剥落皮肤,包括有瘙痒症状。
血管痉挛:存在乳头发白、收缩,有射向乳房深部的刺痛感,温度变化会加重这种疼痛,例如离开淋浴到寒冷房间中,或在哺乳或吸乳结束时接触冷空气。
奶痂:在其乳头表面形成坚韧的白色结痂。
某些情况下,存在产后抑郁的母亲也会表现为非特异性的乳房/乳头疼痛,没有乳头疼痛的相关的体格检查证据,母亲同时存在悲伤、活动兴趣丧失、失眠和频繁哭泣等的病史。
结果
筛选例转诊病人,25例符合入选标准;
25例患者抗真菌治疗均无效(包括制霉菌素、克霉唑、米康唑、龙胆紫、椰子油、通用乳头膏,氟康唑等)
经过诊断,变更为亚急性乳腺炎(n=8)、多灶性水泡(n=3)、局灶性乳头水泡(n=3)、皮炎(n=6)、血管痉挛(n=2)、奶痂(n=1)、泌乳过多(n=1)和产后抑郁(n=1)
针对性治疗方案:
亚急性乳腺炎:4-6周疗程的抗生素或益生菌(来自母乳的唾液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患者不愿使用抗生素治疗)。
乳头水泡和皮炎:局部外用曲安奈德乳膏,每日3次,共2周。
血管痉挛:热疗。
泌乳过度和乳痂:停止吸乳。
产后抑郁症:转诊进行抗抑郁治疗。
讨论念珠菌感染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表现,通常很难通过乳汁微生物培养进行验证。由于抗真菌药物通常也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和抗菌作用,因此即使没有真正的真菌感染时,患者的一些症状也可以得到局部的缓解。因此,在临床上,当妈妈遭遇持续的乳头或乳房疼痛时,经过哺乳姿势等的调整无法有效改善时,医护人员也可能基于症状推断存在念珠菌感染,并尝试用抗真菌药物进行“诊断性”治疗。目前的证据提示我们,如果持续使用抗真菌药物无效,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反思关于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更多信息:
婴儿鹅口疮:健康人群中的发生率在5~7%,NICU患儿出现真菌感染的比率较高,这种情况通常与患儿的微生物平衡破坏有关。如果认为妈妈可能存在念珠菌感染,可进行母乳微生物培养和皮肤刮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和培养,以排除白色念珠菌感染。母婴分离条件下唇吸乳的妈妈容易出现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刺激性皮炎或泌乳过多,应当考虑到这些可能性并进行评估。
乳房皮肤念珠菌感染:在乳房皮肤上的念珠菌感染最常发生在乳房下皱襞或腋窝。乳腺病理学文献并不支持发生在乳头乳晕复合体或导管内念珠菌感染。
乳房皮炎:乳房皮炎有过敏性和刺激性病因,可能表现为红斑、水肿和皮肤鳞屑等。过敏性皮炎容易出现瘙痒,而刺激性皮炎主诉是刺痛/疼痛。过敏性皮炎有潜伏期,可能会在反复接触过敏原后数周甚至数年才会出现症状。常见的引发过敏的物质包括:乳头膏/霜、乳垫、哺乳胸罩、洗涤剂、外用药物、吸乳配件和婴儿口腔接触的物质在哺乳时接触乳头。
乳头水泡:可能是乳头表面的炎性病变,包括轻微的“乳汁水泡”到更顽固的纤维素沉积不等,导致乳导管堵塞和乳腺炎。乳头水泡在婴儿含接吸吮时引起明显疼痛,哺乳时或哺乳后呈现放射性辐射至乳房深处。妈妈常描述为尖锐、刺痛。乳头水泡可能通过局部类固醇治疗,有效减少炎性浸润,并疏通乳房深部的淤积堵塞以得到改善。一些活检未发现乳头水泡与真菌有关的证据。
乳头血管痉挛:是由于冷刺激引起的外周血管收缩,导致乳头乳晕变色、乳头变硬、出现疼痛。由于乳房/乳头乳晕复合体的复杂神经支配模式,这种疼痛可能放射到乳房深处。如果妈妈存在泌乳过多、婴儿含接不佳和温度波动都可能加剧血管痉挛。对于乳头血管痉挛,保暖和伤口护理是一线干预措施。
亚急性乳腺炎/乳腺微生态失调:是由于乳腺乳腺菌群失衡,导致生物膜形成和菌落过度生长,导致导管阻塞、慢性炎症和哺乳期疼痛。通常与复发性乳导管堵塞、乳房疼痛、间歇性急性乳腺炎、复发性乳头水泡、导管内生物膜形成有关。微生物培养显示,表皮葡萄球菌的浓度更高等特征,也可能出现念珠菌与葡萄球菌相互作用,促进细菌生物膜形成,这是乳腺微生态失调的标志。亚急性乳腺炎的治疗策略包括解决泌乳过多、进行母乳培养和使用针对性的抗生素。同时一些证据提示,源自母乳的益生菌,为治疗急性和亚急性乳腺炎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替代方案.
奶痂和泌乳过多:纯吸乳的妈妈可能出现乳头奶痂,有人认为这种奶痂也与生物膜有关,提示乳汁微生物组的改变。此外,泌乳过多时母亲易患急性和亚急性乳腺炎,也会引起与乳腺微生态失调和生物膜相关的乳头表面改变。如果妈妈没有出现泌乳过多或亚急性乳腺炎症状,可以不用管这个奶痂,不是病理性的。反复尝试“清洁”乳头,可能反而会加重组织创伤。
功能性疼痛、抑郁和焦虑:抑郁和焦虑患者的疼痛表现可能不同于非抑郁患者。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可减少疼痛。对疼痛高度敏感的患者,可能反映了过度的组胺反应,可能通过β受体阻滞剂、抗组胺药和嗜神经药物获益。但这些药物可能影响产奶量,引起母婴镇静。因此,如果母亲存在持续性的乳头乳晕/乳房深处疼痛,并排除其他可能原因,应进一步评价功能性疼痛综合征及围产期抑郁和焦虑症,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以改善问题。
结论目前没有确切证据支持免疫功能正常的哺乳期女性,容易发生乳头/乳房念珠菌感染。对于常见的乳房乳头持续疼痛、红斑、瘙痒,应对上述几种常见问题进行分析诊断,提高母乳喂养支持效果。张美华fanni
打赏或转发都是认可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yy/99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