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是指由化脓性细菌侵入乳腺而引起的急慢性乳腺炎、乳腺脓肿。此病主要是乳管不通畅,乳汁瘀积,从而继发细菌感染,常见于哺乳期妇女,以初产妇为多见,好发于产后第3~4周。
此病类型不同,表现症状也不同。急性单纯性乳腺炎的表现症状是乳房胀痛,局部皮肤温高、压痛,出现边界不清的硬结,有触痛。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的表现症状是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出现较明显的硬结,触碰时,疼痛加剧,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头痛、脉快等症状。同时腋下可能会出现肿大的淋巴结。乳腺炎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导致脓毒败血症。
本病由乳腺管阻塞,乳汁淤积;或因婴儿吸乳时损伤乳头所导致。属于中医“乳痈”范畴,多因肝气郁结,或胃热壅滞,或乳头不通所致。
中医辨证
初期:乳房胀痛肿硬,乳汁不通,肝气郁结者胸闷胁痛,时有呕吐,纳呆;胃热者见发热恶寒,口干苦,烦渴,或便秘。
成脓期:肿块增大,疼痛加重,乳房胀满,皮色焮红,壮热不退,时有寒战,为热毒壅滞。如局部触摸有波动感,为脓已形成。
溃脓期:气血两虚,余邪未净见破溃脓出,肿减,热捞渐退,疲乏无力,时有低热。
治疗原则
活血行气,疏通经络。
在乳腺炎初发时,针对以下穴位,根据症状每次取2~3穴施灸,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如果病情严重时,医院治疗的同时,配合施灸。
艾灸取穴:肩井、膻中、乳根、外关、少泽、足三里、足临泣。
肩井(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灸之可疏导水液。
膻中(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灸之可调理募集气血。
乳根(从乳头向下约1.5寸(2横指宽)处就是乳根穴)
灸之可燥化脾湿。
外关(位于腕背横纹的中点向上2寸处,与内关穴相对,左右臂各有一穴)
灸可之调气镇痛。
少泽(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灸之生发金气,治疗热证。
足三里(将同侧手掌正对膝盖骨中心,五指微张自然下扶,无名指指尖所触的凹陷处)
灸之能使气血源源不断生长。
足临泣(在第4、5脚趾的趾缝之间,沿着趾缝向上约2横指处就是)
灸之可理气活血,利胁止痛,通经络,消痈肿。
配穴:
肝气郁结加灸期门、太冲、内关;胃热蕴结加灸温溜、上巨虚;热毒壅滞加灸大椎、曲池、天宗;恶寒发热加灸大椎、合谷;肿块触痛加灸阿是穴。
期门(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太冲(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内关(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温溜(位于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在桡侧腕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之间)
上巨虚(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天宗(位于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在冈下窝中央冈下肌中)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阿是穴(肿胀疼痛处)
艾灸方法:肝气郁结用,每日1次,3日为1个疗程;胃热蕴结艾炷隔蒜灸,每日1次,3日为一个疗程。
想网络课堂系统学习艾灸技术的朋友速加QQ群,今晚8点艾灸网络直播课堂继续上课,尽快进群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的医院什么药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jc/9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