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已知的有种左右,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和病毒。了解一个牧场的病原菌流行情况,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的措施。当一个牧场乳房炎发病率长期居高不或在某段时间内呈暴发性增长时,就有必有送检乳房炎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找到长期发生和短期爆发的原因,以针对性的进行防控,而乳房炎病原菌的种类也对管理上的查漏补缺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汇总近年来上海市奶牛研究所兽医检测中心对上海地区部分奶牛场乳房炎病原情况,为控制乳房炎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1
奶牛临床乳房炎病原菌调查结果
上海市奶牛研究所兽医检测中心对临床性乳房炎样品余份的检测结果显示,引起临床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肠杆菌科阴性杆菌及酵母菌,大多数情况其结果与传统的临床性乳房炎病原相似,不同的地方在于酵母菌作为病原菌被大量分离到。同时检测发现,在个别牧场,链球菌可作为临床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大量出现。
2
引起奶牛乳房炎暴发性增多的病原菌情况
一般牧场的乳房炎发病率和主要病原菌都较为稳定。当一个牧场乳房炎呈暴发性增长时,通常是因为某个或某些管理环节有疏漏造成的。通过长期的监测发现,引起乳房炎大量增多的病原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和支原体,其中克雷伯杆菌最为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的大量增多是由于药浴不当等造成病原的传播引起的。
支原体引起的乳房炎增多较为少见,一般是由于从其他地方引进牛只,而原牛群对支原体没有抵抗力,经过一段潜伏期后造成大量感染且治疗无效,当牛群对该病原产生抵抗力后,有可能逐步消除该病原的影响。如需治疗,可使用四环素类和大环类脂类抗生素。笔者曾遇到的一例病例使用四环素有一定疗效。克雷伯杆菌性乳房炎的大量发生通常是垫料因素引起的。上海崇明某奶牛场在短时间内暴发性的发生几十例临床乳房炎,经过细菌分离鉴定发现环境性病原菌是主要致病菌,特别是分离到大量克雷伯杆菌。
如表2显示,因为牛只都经过治疗,送检样品中有28.57%未分离到细菌,后咨询该牧场兽医,此类病例已停针或好转;超过45%的样品分离到肠杆菌科细菌,其中克雷伯杆菌35.71%,处于较高水平,而且该病原引起的乳房炎表现症状较重且疗程较长。牧场管理人员加强环境管理、乳头药浴和更换垫料后成功控制这次阶段性乳房炎的发生。
3
奶牛慢性乳房炎病原菌情况
经过检测发现,上海地区各牧场引起慢性乳房炎的病原主要是葡萄球菌(含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酵母菌。
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乳房炎常呈反复发作,即有时候表现为抗生素治疗有效,但过一段时间后又发作,如干奶治疗无效,基本无望痊愈;还有的表现为久治不愈。酵母菌是乳房炎病原菌之一,通常情况下感染率低,在国外几乎不受重视(笔者曾多次请教外国专家,鲜有人了解,更没有提出过相关建议)。但在上海地区,在好几个牧场发现其存在较高的感染比例,尤其当送样是久治不愈的病样时,酵母菌分离到的机率非常高。酵母菌是环境性病原菌,但牛只感染后可以通过挤奶器械在牛群中传播。酵母菌引发的临床性乳房炎需要隔离观察,抗生素治疗无效有时甚至会加剧乳房炎的严重程度。对于酵母菌,除抗真菌药外没有其他太好的方法,加强营养和护理期待自愈是最重要的手段。表3显示的是上海地区某牧场慢性乳房炎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该牧场送样多为久治不愈的乳房炎病例,从表3可以看出,该牧场引起慢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是葡萄球菌和酵母菌,其中酵母菌占了近47%的比例。
4
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调查结果
隐性乳房炎是上海地区多数牧场的每月必检项目之一,隐性乳房炎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奶牛场的经济效益,也反应了奶牛场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上海地区牧场份隐性乳房炎样品的持续监测结果如表4所示,引起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
5
牛奶低体细胞数情况下的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情况
体通常情况下牛奶中的体细胞数的上升是由于奶牛乳腺受到微生物感染,白细胞进入乳腺中吞噬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白细胞是乳房抵抗病原微生物、消除感染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虽然较高的体细胞数会影响牛奶的质量,但是也有利于提高乳腺组织对病原菌的抵抗力。长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低体细胞数(10万/ml左右)情况下,奶牛环境性病原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临床性乳房炎发病率较高。表5是上海地区某长期体细胞数保持在10万/m左右的牧场乳房炎病原菌的监测结果。
结果显示,该奶牛场乳房炎分离菌最多的几种分别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含大肠杆菌)和酵母菌。该牧场刚开场时都是头胎牛,进入泌乳期后体细胞很低(一般在10万/ml以下)再加上对环境的适应期,这段时间内环境性的病原菌(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乳房炎发病率相对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引起临床性乳房炎的病原菌几乎都是此类细菌,有其特殊性。发展到后来,该牧场体细胞数逐步上升(20~30万/ml),头胎牛对环境的适应性增强,乳房炎病原菌转为以葡萄球菌为主。该牧场乳房炎样品在某阶段内大量分离到酵母菌,其抗生素治疗无效,引起较大损失。
6
牛奶中等体细胞水平下的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情况
上海地区某全年体细胞数保持在40万/m左右的牧场,其乳房炎检测结果如表6所示,在这种体细胞水平下,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另有一定比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感染。总体来说,以阳性球菌为主。
7
牛奶高体细胞情况下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分析
上海地区某全年体细胞数60万~90万/ml水平的上海地区某A牧场和体细胞处于万/ml以上的B牧场,送检隐性乳房炎样品检测结果如表7和表8所示,引起奶牛体细胞数大量上升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
牧场A和牧场B体细胞水平常年保持在50万/ml左右,在年~年先后大幅度增加,一个接近万/ml,一个最高时接近万/ml。监测结果显示,最大的可能是在某一段时间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两种传染性病原菌因未知原因大范围进行扩散,形成广泛感染,从而导致整个牛群体细胞数迅猛上升。因此,这两种传染性病原菌很可能是牛场体细胞飙升的主要原因。
8
结束语
(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之一;
(2)、由链球菌引起的乳房炎已较为常见,如无乳链球菌原以为只引起隐性乳房炎,现从多例临床性乳房炎中分离到,不过链球菌性乳房炎通常症状轻微且易于治疗;
(3)、牧场普遍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不同的牧场感染比例不一,症状有轻有重,个别牧场可引起坏疽性乳房炎;
(4)、在某些牧场,酵母菌性乳房炎是慢性感染、久治不愈的主要病原;
(5)、低体细胞的奶牛场环境性的阴性杆菌乳房炎发病率较高;
(6)、克雷伯菌引起的乳房炎会呈阶段性的集中暴发,耐药性强,不易治疗。
乳房炎发病率是一个奶牛场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上海地区的很多奶牛场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各种管理工作很难做到位,导致乳房炎发病率难以控制在一个理想的范围内,当一个牧场各方面工作都做得比较理想而依然被乳房炎所困扰时,通过乳房炎病原菌的确定可以为牧场管理工作的查漏补缺起到非常有效的帮助。
(作者:张臻峥,高潮,张瑞华,张克春)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医院忽悠看白癜风专业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jc/94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