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粉刺性乳腺炎、闭塞性乳腺炎等,中医称之为“乳漏”或“乳头瘘管”,是一种非细菌性炎症反应性疾病。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乳房病,因此极易被误诊误治,慢性期的乳头溢液、内陷畸形、乳房肿块,易误诊为乳腺癌;急性期的红肿热痛,易误诊为细菌性乳腺炎。
发病率
一直以来有人认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病率很低,其实不然。造成发病率“低”的原因在于如下:
一、各地的诊断名称没有统一,目前尚有争议。各讲各的,人为造成了“感觉上”发病很少。本院乳腺科使用的病名是“浆细胞性乳腺炎”,或许在其他的省医院并不使用这一诊断名称;中医病名“粉刺性乳痈”,此名称同样在中医古籍上没有,是我师祖沪上中医大家顾伯华先生创立的。我个人觉得,如果把非哺乳期的乳腺炎都归为一大类——乳腺导管扩张症。这样算来发病率不会很低的。
二、很多女性(男性患者也有,非常少见)发现了乳房肿块,医院就诊,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获得了治愈,但当时医生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诊断,疾病好了也就没有追究究竟是什么。从统计上来讲就遗漏了。
发病原因
严格上讲,凡是出生后没有注射预防针的疾病,都是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常见的如高血压、糖尿病,可怕的如各种癌症都是这样。
目前的发病原因或者说诱发因素,都是医务人员长期观察病例,统计出来的结果,严格说是一种“推断”,而非直接的证据。就浆细胞性乳腺炎而言,患者中乳头凹陷的,乳房局部受到外伤的,催乳素水平较高或者明确有脑垂体瘤的较为常见。而年轻患者容易发病后一下子波及的范围较大,年纪较大的患者病灶范围相对局限。
临床表现
最初患者可能只是乳房出现了一处肿块,或者伴随乳房皮肤红肿,没有特别典型的表现,误诊非常常见。也有些患者的乳房肿块类似于乳腺癌,影像学检查也提示“乳腺癌”,直到穿刺病理检查后才能确诊为“炎症”。所以,发病早期时,医生的经验很重要。
对于早期的患者,如果及时药物治疗,避免手术的可能性要比疾病发展后大得多。最常见的患者是病灶逐渐扩大,表现为皮肤红肿溃破。
检查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非细菌性的,所以化验血白细胞往往不高。而需要检查性激素各项指标尤其是泌乳素水平,与免疫有关的一些指标也需要检查。
影像学检查而言,B超和磁共振检查比较合适,钼靶检查因为需要挤压乳房常常会出现病情的加重。当然,最终的诊断依靠病理切片。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wh/88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