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乳业》杂志
一、奶牛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控要点
牛结核病是引起人、畜、禽结核病发生的一种病原体。从分类学而言,引起人结核的为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牛结核的为牛分枝结核杆菌,引起禽结核的为禽分枝结核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可以传染包括人在内的50多种动物发生结核病。
临床症状
§牛结核通常取慢性经过,一般在经产牛表现临床症状。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病程延长,临床症状明显。
§通常包括肺结核、乳房结核、淋巴结核、肠结核、生殖器结核、脑结核、浆膜结核及全身性结核。肺结核最常见,是牛结核的主要形式。
§患牛通常表现为虚弱、食欲减退、消瘦、咳嗽,尤其当牛运动、吸入冷空气或吸入含尘埃的空气时,易发生干咳。可伴随腹泻。严重者呼吸困难、张嘴呼吸、消瘦、产奶量停止。
诊断
§检疫:结核菌素皮内注射,皮褶厚大于4mm为阳性牛。
§细菌学检查:结核病灶的抹片,抗酸染色,发现红色小杆菌。其他细菌染成蓝色。
防控要点
§每年二次全群检疫,淘汰阳性牛,隔离饲养阳性牛;
§建立无结核病的犊牛群。要严格隔离犊牛,饲喂结核阴性母牛的初乳和常乳(要保证初乳的消毒和常乳的巴氏消毒合格);20日龄首次检疫,阳性犊牛淘汰;阴性的犊牛到3月龄再次检疫,结核阴性犊牛转为阴性牛群,阳性的犊牛淘汰。
牛支原体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微小微生物。是奶牛的一种常发生的传染病。各种年龄段的奶牛都可感染。犊牛:肺炎、关节炎;泌乳牛:肺炎、关节炎、乳腺炎。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通过飞沫)、脐带传播(脐带被污染)、消化道传播(没有消毒的初乳和消毒不好的巴氏奶;污染的奶桶、水桶及饲喂用具)。
流行特点①牛舍空气不流通是支原体肺炎高发的原因,一般从30日龄发生,高发期在断奶前后;②长途运输、疲劳应激,特别是肉牛;③转群应激,断奶应激:犊牛岛转到后备牛舍后高发④分娩应激,新产牛产后出现呼吸道病,出现关节疾病。
症状
§初期体温升高至40℃以上,中、后期体温略高或正常。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
§气喘、咳嗽、没有鼻液。当伴发肺炎链球菌和巴氏杆菌感染后可有脓性鼻涕。
§病程稍长时患牛明显消瘦,被毛粗乱无光。
§病死率可达50%~%。
§常常与肺炎球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加重病情。
2.支原体关节炎
发病日龄:8~15日龄
发病关节:前肢或后肢一个或数个关节的肿胀,疼痛明显。
关节病特点:呈坚实样肿胀,关节屈伸困难,关节严重变形,运步时呈三脚跳跃的前进。
其他症状:吃奶减少或不吃奶,精神沉郁。
病理剖检变化
1.肺炎型
鼻腔与气管内有黏性分泌物;
肺脏病变:①肺脏肿大,有大面积的红色肉样实变区;②肺脏实变,表面有大小不等的陈旧性出血斑,肺的切面也是陈旧性出血;③肺脏实变肺的表面有少量点状化脓性坏死灶(继发巴斯杆菌感染)。
2.关节炎病理变化
关节外形肿胀、轮廓明显改变。关节囊内无积液,不化脓。关节软骨、韧带变性、坏死,有黄色干酪样性坏死物。
诊断
依赖牛支原体的培养分离和鉴定。将材料接种到(pleuropneumonialikeorganisms,PPLO)类胸膜肺炎微生物固体培养基表面,置培养箱中在5%CO2条件下37℃培养,3~5d后,在立体光学显微镜下低倍观察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支原体菌落具有“煎蛋样”典型特征。
防控与治疗
§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控制本病的基本原则。
§支原体缺细胞壁,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敏感,对磺胺药物也不敏感。青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都不能用。
肺炎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呈瓜子状成对排列,也有短链状,菌体短,有荚膜,无芽孢和鞭毛。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临床特征:体温升高;呼吸快速,张口、伸舌;咳嗽;流鼻(流鼻涕与感染的病原不同而不同);精神差、消瘦、被毛粗乱、生长缓慢,常变为慢性;死亡。
犊牛脓性鼻涕
病理变化:在肺小叶发生化脓性肺炎;化脓灶呈弥漫性、黄豆大小;切开化脓灶,流出白色粘稠浓汁;在肺部出现肺大泡。
预防与治疗
§保持牛舍通风、干燥;
§早发现、隔离治疗;
§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治疗1~2个疗程,不能一见好转就停药;
§转入慢性肺炎,很难治愈。
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在血平板生长良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瑞氏染色类似双球菌。
临床症状
1.猝死型巴斯杆菌病
青年牛、泌乳牛、干奶牛、犊牛都可发生,大多是没有看到临床症状就已经死了,常常早晨巡栏时发现,或下午巡栏时发现,奶牛已在卧床或粪道内死了。
病理变化:鼻孔与口腔流出,肺出血。
2.慢性化脓性巴氏杆菌病
表现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吸次数增多,有鼻涕,肺部有干、湿性啰音;
病理变化:在肺的膈叶发生化脓性病灶;在肺小叶上也化脓病灶;化脓灶大,切开流出脓液。
3.急性败血性巴氏杆菌病
§发病诱因:冷、热应激:
§每年7~9月,12月~2月发生地方性流行
§呼吸道症状:呼吸急促,伸颈、张口、伸舌呼吸,口角流出白色的泡沫,发出喘鸣音,体温升高40℃以上,心跳次/min以上。一般1~6小时死亡,死亡率高达%。
4.皮下气肿型巴氏杆菌病
§奶牛颈部、背腰部皮下出现大面积气肿,按压时局部皮下有气体,气肿局部无热无痛。
§体温41~42℃,采食量降低或不吃,反刍停止,从发病到死亡时间不等,快的2~24h死亡。大部分发病牛呈慢性感染状态。
实验室诊断
1、猝死型巴斯杆菌病
血平板生长良好;麦康凯培养基不生长;血平板菌落露珠样、湿润、光滑;瑞氏、姬姆萨染色为二极染色小的短杆菌。
2、急性败血性巴氏杆菌病
肺内和小肠粘膜的抹片,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球杆菌,瑞氏染色为二极染色杆菌;血平板培养基菌落为露珠样、湿润、光滑菌落;麦康凯培养基无菌生长;挑去菌落革兰氏染色、瑞氏染色,镜检:革兰氏阴性杆菌,瑞氏染色为二极染色的杆菌。
预防
积极做好热应激防控工作,由于发病牛的症状与热应激常常混肴,而且发病与热应激有关,必须采取降温综合措施。
加强巡栏,发现异常呼吸快的、体温在41℃以上的牛。①立即用水桶接水向牛头部、胸部泼水降温,同时隔离治疗;②水内加入维生素C,预混料中增加小苏打饲喂量。
疫苗:巴氏杆菌疫苗。
青年牛、干奶牛预防性投药。磺胺间甲氧嘧啶25~50mg/kg体重,首次50mg/kg体重,第二次以后25mg/kg体重,配合TMP5mg/kg体重;小苏打30mg/kg体重,三种药充分混合均匀,随喂料喂服,2次/天。
全场消毒
治疗
静脉注射下列药物:
⑴头孢塞呋钠:6~8mg/kg体重,5%葡萄糖注射液mL;⑵5%维生素C、Ml,地塞米松50mg(对怀孕牛要禁用),5%葡萄糖氯化钠mL;⑶10%氯化钠注射液Ml。上述⑴⑵⑶静脉注射,2次/天。
对背腰部皮下气肿的牛,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注射针头刺入皮下,将气体放出,轻度的气肿,可慢慢吸收。
二、奶牛腹泻疾病的诊断与防控要点
病原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的芽孢型、产气肠杆菌。新生犊牛吃初乳后,初乳中的大肠杆菌进入犊牛消化道的后段,大量繁殖,以后终生存在。大肠杆菌的一些菌株能产生细胞毒素坏死因子,常导致新生犊牛胃肠粘膜水肿、溃疡、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死亡,这是目前我国10日龄以内的犊牛和断奶前后犊牛死亡的主要病原。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10日龄内的犊牛和新产牛乳腺炎、子宫炎、腹泻后快速死亡的主要病原。
1.犊牛急性大肠杆菌病
症状
(1)新生犊牛(8日龄内)
腹泻型:排粪次数增多,水样腹泻或出血性水样腹泻,发病2~3天,重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休克、死亡。
胃肠麻痹型;排粪次数减少,仅排出带有粘液的球状粪,有的不排粪。误认为胎粪便秘。弥漫性腹膜炎、肠粘连,经4~5天突然死亡
胃肠积液鼓气型:表现胃肠鼓气、积液,瘤胃内常常有吃的垫草、瘤胃液腐败,真胃内有大量腐败液体,缺乏凝乳块,脱水、休克死亡
肠毒型:不见临床症状,突然死亡。
四种类型的犊牛体温都升高。
(2)断奶前犊牛大肠杆菌病
分亚急性和慢性腹泻:
§发病初期犊牛腹泻次数多,经过治疗腹泻次数减少了,但没有治愈,粪便性状由稀变为粘性粪便;
§精神沉郁,被毛失去光泽、粗乱、消瘦,病程较长,卧多立少,吃奶少,生长停止,死亡。肠附着损伤性大肠杆菌。
病理剖检变化:犊牛真胃粘膜溃疡穿孔;弥漫性纤维素性、化脓性腹膜炎,肠粘连。
诊断
(1)10日龄犊牛腹泻诊断:无菌采取12指肠、肺、肝,心包膜,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2)断奶前犊牛大肠杆菌病:采取12指肠、肝、肺,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确定大肠杆菌为致死病原。
2.泌乳牛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是新产牛常发生的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表现乳腺炎、子宫炎、肠炎。
症状
(1)大肠杆菌乳腺炎
大肠杆菌乳腺炎的感染率在不同牧场有一定差别,一般占乳腺炎的25%甚至到80%;大肠杆菌乳腺炎的死亡率与淘汰率很高,不管如何精心管理与治疗也可能达到80%。
影响乳腺炎感染的因素:⑴乳汁白细胞含量和泌乳阶段,乳汁中的白细胞在25万/ml可抑制大肠杆菌的感染,50万/ml时,很少发生感染。大肠杆菌乳腺炎都发在泌乳牛,不发生在干奶牛。多数发生在分娩期间,特别是发生在分娩后短时间内。⑵铺有锯末的牛床发病率高。粪便污染乳房、在肮脏的产房内分娩导致大肠杆菌乳房炎的发生。⑶乳头:乳头在挤奶后2小时乳头管才收缩到最小内徑。应最少减少乳头接触污物的机会。
最急性乳腺炎临床症状:泌乳突然停止,病牛上一次挤奶时还正常,而下一次挤奶时突然发病;精神高度沉郁;体温高达40—42℃,随后,奶牛表现战栗、发抖、出汗、皮温降低,用手触诊凉感,可视粘膜发绀,乳腺皮肤暗紫,奶牛站立不动;挤出的奶为水样.稀薄的,有的呈暗红色带有气泡,触诊乳腺温度降低,有捻发音;发病2~3小时后,奶牛卧地不起,体温降低37℃以下。奶牛张口呼吸,心率在~次/min以上,严重缺氧,经3~5小时死亡。
(2)大肠杆菌急性子宫炎
子宫炎是有细菌感染引起的,一般在产后6~12天左右发生。
主要特征:子宫内蓄积或排出棕红色稀薄、恶臭的液体,体温升高,重症的病例还有采食量降低,产奶量下降,精神沉郁,脱水和心率加快;产后子宫炎通常发生在胎衣不下、死胎、双胎、难产及助产、流产的牛。
子宫炎的典型临床症状:①体温:急性期升高,后期正常,有的一开始就正常;②采食量降低,精神倦怠,产奶量降低;③努责,翘尾、排出污红色、恶臭、稀薄恶露;④子宫复旧异常;⑤快速消瘦
临床型子宫内膜炎:产后21天或更长时间,奶牛没有全身症状,阴道内有脓性排出物,或有黏脓性分泌物排出。当子宫内脓液大量蓄积时,称为子宫蓄脓,常常伴有持久黄体存在和子宫颈闭锁。
隐形子宫内膜炎:分娩21天以后,牛生殖道不再有异物流出,但子宫内膜仍有炎性反应,直肠检查也难以发现子宫存在的异常变化;产后21天,化验子宫壁粘膜上的细胞,嗜中性白细胞的密度>18%,或产后34~47天,嗜中性白细胞的的密度>10%;患隐性子宫内膜炎的牛往往屡配不孕。
3.泌乳牛大肠杆菌腹肠炎
泌乳牛正常的粪便为火山口样,粪内的草纤维长度一般<12.5px,没有肉眼可见的谷物饲料。稀薄的、水样粪、带有肠粘膜的、血样粪都是异常粪便。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性腹泻病程短、死亡率高。
临床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反应迟钝,卧地不起,心率快,采食停止,粪便异常,眼窝下陷,皮肤温度降低休克——死亡。
病理变化:肠管弥漫性出血,真胃粘膜水肿、溃疡、出血,瘤胃粘膜出血,肺弥漫性出血。
诊断
(1)泌乳牛大肠杆菌乳腺炎
§大肠杆菌乳腺炎以发病急、毒血症、衰弱无力、躺卧和体温降低、奶的突然稀薄、暗红为特征。
§奶的细菌培养可发现大肠杆菌。
(2)子宫炎
§要了解子宫复旧的状态。正常牛的子宫完全复旧需要21天,在直肠检查时要明确子宫复旧的情况直肠检查时,根据牛臀部标注的产犊日期,进行判定,触诊子宫壁表面是平滑、平坦的、积气的都是异常的子宫。
§要了解产后恶露是否正常,产后正常恶露的类型、颜色和数量。
§凡带有恶臭气味的、有胎衣碎片的水样分泌物,是异常的,是子宫炎的临床表现。
§子宫炎奶牛体温一般升高。
§凡产后子宫不复旧的都是异常的。子宫不复旧的原因:积液、积气、积脓、子宫壁腐败坏死、胎衣完全不下的牛。
§凡弓腰、举尾、怒责的牛都可能是子宫炎牛,也可能是产道拉伤,但注意区分。
§凡怀疑子宫炎牛都要做直肠检查,直肠检查是诊断子宫炎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3)大肠杆菌腹泻
§无菌采取死亡牛的肺病料、12指肠病料、心包膜,接种到血平板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经鉴定为大肠杆菌。
§根据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大肠杆菌菌感染——败血症——休克、死亡。
预防与治疗
(1)子宫炎
预防:
§产房与接产。要搞好产房环境卫生与消毒;加强接产物品的消毒,减少接产中的污染;凡需要助产的牛,产道内都要涂石蜡油;避免产道拉伤。
§对胎衣不下发病率超过5%的牧场:围产前期用维生素ADE注射液或亚硒酸钠VE注射液。
§疫苗接种。
治疗:
§产后泌乳牛舍内的子宫炎牛的治疗,抗生素,用奶中无残留的抗生素,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如头孢塞呋钠,每天1次,连用3天,一般2~3个疗程,彻底治愈。
§有明显全身症状的子宫炎牛,要转出泌乳牛舍,进入兽医病牛舍治疗。
(2)大肠杆菌腹泻
预防:
§严格接产操作规程,严防污染新生犊牛口腔。
§搞好环境消毒与卫生。卧床更换垫料要及时,特别对15日龄内的犊牛卧床垫料要每3-4天更换1次,垫料清理后,地面撒布次氯酸钠,再铺垫料。
§严格初乳与常乳的饲喂与消毒。
§产前30天和15天的母牛接种大肠杆菌多价疫苗:O8、O、O9、O、K30、K35、k99。
治疗:
§抗生素疗法: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对大肠杆菌高敏;青霉素类、头孢类、红霉素类耐药。
§液体疗法。
§电解质。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抗休克疗法。
§瘤胃慢性酸中毒
§高精料日粮饲养下的的奶牛,因过食精料引起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增多,主要表现为瘤胃慢性酸中毒。饲料中酸性饲料占主体或饲料中有大量易消化的糖类物质,粗饲料过少等,就易发生瘤胃慢性酸中毒。
症状
§表现慢性蹄叶炎:
§变形蹄、蹄轮改变;
§四肢下端皮肤红;
§粪便稀。
诊断
§采取瘤胃液,测定pH值。
§牛上颈枷后,对牛进行瘤胃穿刺、抽取瘤胃液,酸度计测定pH值。
§测定结果:正常健康奶牛瘤胃内pH值为5.5~6.8;高精料饲养的奶牛有10%牛pH值在5.0左右;产后30天以内的牛瘤胃酸度往往过高,pH值在5.4以下的占30%以上;奶牛蹄病发病率高的牧场,奶牛瘤胃酸度过高;干奶牛、围产牛瘤胃内pH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奶牛副结核疾病
§奶牛副结核性腹泻,要鉴别是副结核引起的腹泻还是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症状
副结核牛的小肠粘膜,肠壁粘膜增厚、皱褶增加数倍。体温一般正常。由于小肠粘膜失去吸收营养的功能,奶牛逐渐消瘦,产奶量降低,最后失去饲养价值,但很少死亡,大多淘汰。
三、奶牛猝死疾病的诊断与防控要点
牛梭菌性肠毒血症是牛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主要是产气荚膜梭菌D型引起。在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病变。产气荚膜梭菌D型为土壤常在菌。牛采食被病原菌芽孢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芽孢便随之进入消化道,其中大部分被真胃里的酸杀死,小部分存活进入肠道。
在正常情况下,细菌缓慢增殖,产生少量毒素。当条件适宜,毒素大量积聚。高浓度的毒素改变了肠道的通透性,使毒素大量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毒血症,并损害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神经元,发生休克而死亡。
§一些牧场散发。是引起奶牛猝死的主要病原。
§梭状芽孢杆菌能产生外毒素,经胃肠道吸收后,引起中毒性休克、死亡。
§梭状芽孢杆菌在质量不好的青储中存在。特别是腐烂、霉败的青储中含有梭菌。PH>4.5的青储中梭菌存在。质量良好的青储PH在3.8~4.2之间,梭菌全部死亡。在突然换饲料配方、精粗比过高的牧场发生。
梭状芽孢杆菌发病规律
泌乳前天的奶牛易发此病;高产奶牛易发此病(1胎);其他品种牛发病率不高;可能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有关;多发生于寒冷冬季和夏季;发病率:成乳牛的发病率为1%-2%。
新产牛大肠杆菌感染性败血症死亡的牛与奶牛猝死症的鉴别
梭状芽孢杆菌的预防
①在梭菌发生的牧场用疫苗(七联苗)。
②不饲喂霉烂、变质的青储。
③保持卧床良好的舒适度。
④保持水槽的清洁。
奶牛酮病,也称为醋酮血症,是高产奶牛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分为Ⅰ酮病和Ⅱ酮病。管理规范的牧场临床型Ⅰ酮病发病率1%以下;高产牛群亚临床Ⅰ酮病的发病率可达10%~30%,甚至更高。Ⅱ酮病的发病率低,在一个时期可能发病率增高,死亡率高。Ⅱ型酮病是由于干奶期或怀孕期间母牛日粮能量水平过高,奶牛过度肥胖而引起的消化、代谢、生殖等机能失调的综合表现。以分娩前或分娩后食欲废绝、胃肠蠕动停止、精神沉郁、黄疸为特征。主要发生于围产前期15天内和产后7天内的奶牛,死亡率很高。
酮病类型
Ⅱ型酮病牛的并发的其他疾病
§真胃炎症:真胃粘膜出血,真胃内寄存大量带血色的、黑色饲草与泥沙。
§小肠出血、小肠内有大量带血色的黑色粪便。
§子宫迟缓,常伴有急性子宫炎。
预防
§泌乳后期与干奶期进行体况评分。
§TMR要搅拌均匀,水分含量合格。
§加强巡栏,发现不吃的肥胖牛,要全面检查(酮体的测定、粪便性状、瘤胃蠕动等),判定病情。
§补充能量、补充多种维生素、过瘤胃胆碱和电解质。
§注意粪便性状,对排煤焦油样粪便的牛,要给与治疗。
§过度肥胖的牛,要调整饲料配方。
§不喂存放太久的棉籽、过瘤胃脂肪。凡氧化酸败的脂肪类饲料产品停止饲喂。
病原为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病牛以胃肠道炎症、溃疡、消化功能紊乱及腹泻为特征。
症状
§奶牛常常猝死;
§口鼻流出鲜红色血块;
§肝脏常有大小不等的脓肿。
诊断
§根据死亡牛的病理变化;
§检查病原。死亡牛的肝脏、胃粘膜,病牛的刮取口腔黏膜面上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也可用粪便涂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
文章来源:《中国乳业》杂志版权归原创所有。
本文摘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本白癜风治好会复发吗北京中科医院荣获品牌影响力企业荣誉称号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wh/95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