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是女性形态美的一部分,让妈妈们引以为傲。然而乳房也可能会生病,乳腺增生就是其中之一。在乳腺疾病中,该症的发病率高,尤其是对于30-50岁的妈妈的来说更是要小心。乳腺增生,传统中医认为它是由于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气滞血淤、痰凝成核所致,中医学称之为"乳癖"。
乳腺增生的源由
现代医学则认为,它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完全是由于妇女体内的激素周期性变化所导致。当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过高,黄体孕激素过少,或者这两者分泌不协调,就可以引起乳房中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正常情况下,每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妇女的乳房的腺泡、腺管和纤维组织,在每一个月经周期里,都要经历增生和复原的组织改变过程。
由于这种改变,每一个妇女在每一次月经前,都有可能出现一侧或两侧乳房或轻或重的胀痛,月经过后胀痛又自然消失,这完全不妨碍生活,学习和工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当机体在某此应激因素的作用下(如工作过于紧张,情绪过于激动,高龄未婚,产后不哺乳及患某些慢性疾病等),就有可能导致乳房本来应该复原的乳腺增生组织得不到复原或复原不全,外而外之,便形成乳腺增生,表现为增厚的乳叶和结节性颗粒,乳房胀痛及乳头溢乳等三大症状和体征。
乳腺增生有很多类型,有的完全是生理性的,不需特殊处理也可自行消退,如单纯性乳腺增生症,有的则是病理性的,需积极治疗,尤其是囊性增生类型,由于存在癌变的可能,不能掉以心,下面就按照乳腺增生不同的类型分加紧讲述其治疗。
01
乳痛症
乳痛症也叫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在少女和年轻患者中最为常见,其原因是由于性腺激素分泌旺盛及变化波动较大的缘故,以明显周期性乳房胀痛为待征,月经后疼痛自行消失。疼痛以乳房局部为主,但有时疼痛可放射至同侧腋窝,胸壁,有时甚至放射至户背部,常影响睡眠,工作与学习,由此而引起焦虑不安,情绪激动的患者还不少。这类增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患者首先不必过度焦虑和着急,只要调整情绪,保持平衡,一般推敲的内分泌激素都可以慢慢地得到纠正,各种症状都可以自行消失。如果疼痛较明显,也可采用具有疏肝理气功能的药物服用。
02
乳腺腺病
本类型的病变基础是乳房内的乳腺小叶和乳腺管均有扩张及腺体周围组织增生。对这类增生病的治疗,应以软坚散结为主,辅疏肝理气的中成药。
03
囊性增生病
有人称本类型的增生病才是真正的病理性增生症。它以乳管上皮细胞增生为主要病变,乳房内出现的肿块多为弥漫性增厚,有部分患者呈局限性表现,且呈椭圆形的囊状物居多,很容易与纤维混淆。此类增生可能发展为癌变,常常引起患者的担心和恐慌。因此一旦确诊,就要提高警惕,积极进行系统治疗。
『对于囊性增生病的治疗,其方法有三:』
1定期检查。
一旦被诊断为囊性增生病,患者应定期(如一年2-3次)医院去诊查,以便早期发现是否有异常团块(癌块)。这种异常团块,有时单凭医生用手触摸也难诊断,因此,还必须借助于一些特殊的器械检查,比如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甚至还需要病理活检才能确诊。
2坚持服药。
囊性增生病是慢性病,内分泌推敲严重,病变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囊状肿块消失慢,治疗时间长,有时需要内服药物半年到一年才起效。因此,患者必须保持平衡心态,并有"持久战"的信心。用药建议采用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淤和软坚散结之功效为一体的药物。
3手术切除。
这是只有局部变者好的治疗方法,即只要将局部大块病灶切除,多能收到肯定性治疗效果。如果已有明显的癌变趋势,或经活栓确诊为癌前疾病的,应行单纯乳切除术,以策安全。
除此以外,当患者出现溢乳时,还要注意与高催乳素血症或闭经溢乳综合征区圆圈别开来,以防误诊。
专家推荐
王奇望
王奇望,医院乳腺科主任、医院乳腺科首席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普外科专业委员会会员、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协作组组员。
王主任毕业于中南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乳腺外科工作近20年,多年来致力于乳腺微创治疗和研究,效果显著。近年来,王奇望主任潜心研究乳腺微创手术+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诊疗,开创了以手术为主中药为辅的治疗新模式,手术患者数千例,疗效显著,术后不仅疗效好、且外形美观,受到同行和病友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乳腺外科各种疾病的手术治疗,尤其对男性乳腺发育症微创手术、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治疗、乳头内陷矫正、奥美定取出,乳房重建修复等具有独特见解并极具丰富经验。
王主任曾多次受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言、交流,并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被本学科领域高层次国际会议收录,并荣获乳腺疾病临床科研治疗创新奖等,在业内颇受赞誉,是新生代医生的代表人物之一。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最权威
白癜风多少钱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wh/96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