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乳腺外科主任徐建忠、医师任云走进《医院》为大家讲解乳腺疾病方面的科普知识,为大家作题为《要健康也要美丽——每个人都需要了解一点的乳房检查知识,以及肉芽肿乳腺炎的相关知识讲解》科普知识讲座,并与听众交流解答了相关问题。
您可以点击下方音频回听:要健康也要美丽
乳房的结构和功能:
乳房由皮肤,纤维组织,脂肪组织和腺体构成
腺体的基本单位是乳腺小叶,乳腺的小叶:由导管和腺泡组成,乳腺腺体由15-20个乳腺小叶组成。
乳房和子宫都是性激素的靶器官,性激素好像是“子弹”那“乳房”和“子宫”如同靶子。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每个月变化一次,从高潮到低谷。子宫内膜也会跟着每个月增生脱落一次,从而形成月经。而乳房里的乳腺导管和腺泡在月经前会多长出一些“泡泡”和“小导管”(这时候会涨疼”,月经后不适感会很快消失。这就是最常听到的一个疾病--“乳腺增生”。乳房的周期性涨疼,就如海边的“涨潮,退潮”一个道理。
乳房的功能有三个:哺乳,美观,性器官
乳房疾病的常见检查手段:
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还有最新的乳腺核磁检查
在门诊经常可以听到患者说:为什么我刚做完乳腺超声,医生又要加一个钼靶检查啊?为什么彩超、钼靶都做了还定不下来乳房病变的具体情况,还要做乳房核磁共振。
乳腺超声、钼靶和核磁共振,这三种检查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总体上来说
超声优势在于观察乳腺组织的细微结构改变,擅长辨别肿块。
钼靶的优势则在于对细小钙化敏感度,多用来筛查乳腺癌。
核磁共振的优势则在于发现以上两种检查没有发现的微小病灶
具体来说
超声优势
1.乳腺超声没有放射性,可以根据需要反复检查;
2.超声能清楚分辨层次,鉴别囊性与实性肿块的准确率可达%,能大致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3.超声科引导穿刺活检;
4.超声还可以了解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有无转移。
缺点
超声对很多细微钙化灶难以分辨清楚。
钼靶
优势
钼靶对发现微小钙化最具有优势,进而能够发现早期乳腺癌(无症状或触摸不到的肿瘤,诊断准确率甚至高于磁共振。)
缺点
主要看钙化,容易遗漏小的肿块
1.钼靶是将整个乳房压扁透视,大部分年轻患者乳腺腺体丰富,腺体会与病变重叠在一起,于是难以辨别是腺体还是肿块。
2.如果乳房体积偏小、肿块又靠近胸壁,无法进入透视范围,导致检查不到,容易有遗漏。
3.钼靶有一定放射性,不适宜频繁检查。
4.做钼靶会比较痛。有患者反映拍摄钼靶很痛。因为女性月经来潮前5-7天乳房会出现胀满疼痛感,如果此时做钼靶检查,加压板夹紧乳腺,就会更痛。
所以月经干净后10天左后检查钼靶最合适。
什么是钙化:有人会问,“钙化”是什么病?是不是钼靶上看到有“钙化”就是“乳腺癌”。
钙化是组织中钙盐的沉积物,主要成分为磷酸钙盐,少数为草酸钙盐。钙化可形成于活性细胞的分泌物,也可形成于坏死的细胞碎片.乳腺的各种组织结构均可发生钙化,如导管、乳腺泡、血管、小叶间基质、脂肪.形成机理和位置决定了钙化的形态和大小.钙化的形态有环状、导管状、棒状、线状、弧状、泥沙状、斑块状等.大至数个厘米,小至借助放大镜才能发现。
良性钙化多发生在纤维组织、脂肪、血管、大汗腺等乳腺间质内.乳腺实质内少见。
恶性钙化是与肿瘤细胞变性和坏死后的钙盐沉积、肿瘤细胞和乳腺细胞的分泌有关,多发生在乳腺小叶腺泡、导管内。
乳腺癌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钙化,成簇样、泥沙样、杆状、分枝状的微钙化灶,常常提示乳腺癌的可能。
但大家也不用看到钙化就紧张,有问题的恶性“钙化”是非常少见的,但为了以防万一,明确诊断十分必要。
何时做超声?何时做钼靶?何时做核磁?
何时两个都要做?
1.只做超声检查
超声是青年人乳腺普查的首选。一般建议35岁以上女性一年做一次乳腺超声检查。
2.只做钼靶检查
60岁以上女性,腺体已经开始萎缩,不用担心腺体重叠在一起的问题,此时只查一个钼靶也是可以的。
3.两种检查都要做
做过超声后发现可疑病灶,需要进一步确诊;
检查者年龄超过40岁,且以前从来买有做过钼靶检查,那么医生也会建议做一个钼靶筛查。
4.哪个检查能看清病灶,复诊就用哪个检查
有些患者做钼靶检查发现有可疑病灶,但在超声下却看着不明显,那么复查时要以钼靶检查为主。
一般,钼靶检查1年之内不超过2次,辐射量就不会超标;
如患者的病灶用超声可以看到,但用钼靶又找不到了,那么复查时就以超声为主。
所以,大家明白为啥有时做了超声后,又要再做一个钼靶检查了吧?
最后说到乳腺核磁:乳腺磁共振是临床上常对乳腺彩超和钼靶检查异常、想更进一步的判断乳腺病变情况时才考虑进行的检查。MRI在超声、钼靶基础上增加了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可以更好的判断乳腺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的。
一般良性病变多为上升型曲线,恶性表现为下降型,可疑恶性为平台型。
优点:乳腺增强磁共振作为一种先进的影像学技术,能够从更立体的显示乳房内病灶的形态,能够发现乳房里微小病灶,有利于弥漫、多发病灶的准确探查,提示乳房病灶恶性可能,在乳腺疾病检查中价值作用突出。
缺点:花费高,检查时间长
我们在上述三种检查的报告中常常会看到一个名词
BI-RADS分级
BI-RADS分级是什么呢?
它是美国放射学会为规范乳腺影像学报告而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共分七类。0类:说明此次检查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够完整,无法评估病灶性质,需结合其他检查后再评估。1类:未见异常,即没有发现病灶。2类:有异常,考虑良性改变,无恶性可能,建议定期随访(如每年一次)。3类:良性疾病可能,恶性的可能性小于2%,需要缩短随访周期(如3~6个月一次)。如果经随访2-3年发现病灶稳定,可降级为2类;而随访发现病灶增大或进展,升级为4类。4类:怀疑恶性病变可能,需要活检明确。此类又根据恶性的可能性细分为A、B、C三个等级,4A类:怀疑恶性可能性低,恶性可能性为2%-10%。4B类:怀疑恶性可能性中等,恶性可能性为10%-49%。4C类:怀疑恶性可能性高,恶性可能性为50%-94%。5类: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几乎认定为恶性疾病),恶性可能性为95%以上,需要手术切除活检。6类:已经由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
总结一下:0类需进一步检查才有可能判定出良恶性;1、2、3类一般不考虑恶性,需适度随访复查;4、5类考虑恶性肿瘤可能,需积极活检,明确性质;6类已确诊恶性。
一个患者、医生都害怕的乳腺疾病---肉芽肿性乳腺炎
什么是肉芽肿性乳腺炎(IGM):一种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的原因不明的慢性乳腺炎,多发生在育龄经产妇—30多岁孩子3岁左右发生,未生育的女性很少得病。亚洲人和地中海地区(土耳其)女性多见;肉芽肿性乳腺炎原本不常见,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也很有限,但近几年以来我国发病率迅速增多,医院门诊见到的病人也是越来越多。而且就诊病人的病情也渐趋复杂化、严重化。常常是病变范围累及1/2乳房以上,并伴有乳房表皮大面积的皮肤破溃、坏死,流脓以及剧烈的疼痛。可反复发作或经久不愈,有的患者治疗时间达到数月之久。
什么情况下会得病(病因):主要和患者自己的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口服一些药物(避孕药、抗抑郁药),乳头内陷,哺乳障碍有关。
得了这个病是什么表现(临床表现):位于乳晕周围的突然发生的肿块,肿块可以在短时间内变大。伴有剧烈的疼痛,并且出现化脓,皮肤破损,乳头有牙膏状的白色分泌物流出。有一些病人会出现膝关节疼痛,下肢的皮肤出现红斑。该病初期肿块如果不痛,误诊为乳腺癌的比例更高。
怎么可以确诊(诊断):如果对这种疾病没有充分的认知,是比较容易误诊的。依靠B超,钼靶常规的乳腺相关检查容易和乳腺癌误诊。如果经验丰富,依靠眼看(视诊)和手摸(触诊)可以确诊80%这种疾病。血液检验对诊断意义很小,穿刺活检是确诊的重要手段之一。
鉴别诊断:最容易混淆的疾病是乳腺癌,因为IGM以肿块为表现时酷似乳腺癌,只有通过病理学检查,才能明确鉴别IGM与乳腺癌,很多病人是按照乳腺癌来诊断的,耽误了治疗。
怎么样治疗才是最好的(讲座的重点部分):
一、中药、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手术切除都曾被报道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在国内外没有统一的治疗规范,这也导致了IGM治疗方式的混乱,效果参差不齐。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临床治疗中单纯的一种治疗方式,其效果都不好。
二、中药、抗生医院中治疗IGM最重要的方式,但疗效一般,对于病情严重的病人效果有限。
三、手术治疗IGM在医院中开展最广泛的治疗方式,目前治疗方法中传统单纯手术切除方法约占50%以上,复发率高达20%~50%(可能有一半患者在术后出现快速复发)。肉芽肿性乳腺炎单纯手术治疗或大范围手术切除操作相对简单、有效,但对于患者自身来说大切口引流或大范围手术切除可能会严重破坏乳房外观,导致患者的伤口很长时间不愈合(迁延不愈)和增加患者换药时间和疼痛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破坏乳房外形,甚至需要将乳房切除,术后美容效果极差。而且病程可迁延数月至数年,反复复发。
四、术前药物综合治疗(中药+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微创置管排脓)联合手术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最推荐的一线治疗方式,也是我们科室常规的治疗方式,因为这种联合治疗方式可以在手术前有效的缩小乳房内病灶的体积,当乳房内的病灶减小到最小的时候再使用美容整形、微创手术方式切除残余的核心病变,美容效果较好,这种方式可以理解为“以时间换空间”,虽然在手术前花费了一些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但可以大大的改善手术后乳房的外观。并可以使复发率降至2-4%。
手术前后配合中医中药及其他药物(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缩短病程,减少手术切除范围,降低复发率,保全乳房美感的效果。因此,应根据具体病例的临床表现及疾病分期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式。
目标达到:病灶没了,乳房还在,疤痕符合美容科要求,依旧可以健健康康美美哒!
病人随访、饮食控制与调理
手术以后仍需要对病人进行长期的随访管理,以监测IGM术后复发,便于早期处理。应同时进行饮食控制与调理。包括对其进行饮食指导,因饮食刺激而复发者,要尽量避免刺激饮食(如煎炸、麻辣和海鲜类饮食)和催乳食品(如笋、猪蹄和鱼汤等)摄入,并持续1~2年。宜“粗茶淡饭”,某些水果如榴莲、荔枝也要尽量避免。术后定期随访,尤其是术后第1年内。
您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讲座视频: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观看视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wh/9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