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横韧带
横韧带是连接内、外侧半月板前角的韧带,在矢状位片上,内侧半月板前角附着部位于横韧带正前方,而外侧半月板前角位于横韧带后方(图1)。图1横韧带举例A.半月板横韧带示意图,箭头所指即为横韧带;B.轴位MRI,箭头所指即为横韧带;C.白色箭头所指为横韧带,黑色箭头所指为内侧半月板前角,位于横韧带正后方;D.白色箭头所指为横韧带,外侧半月板前角位于横韧带后方。在关节内有渗出时,横韧带与半月板前角间会出现高信号区,有时可被误认为半月板前角的斜裂。在30%的MRI中,低信号韧带组织周围的脂肪组织会被误认为Ⅲ级信号。
02
外侧半月板前角
单纯外侧半月板前角撕裂并不常见,很容易与横韧带的“假性撕裂”相鉴别。外侧半月板附着区中心处本身即可能被误认为半月板撕裂。矢状位上此附着点的形状是菱形,外形上翘,常有高信号,有时类似“斑点”,通常出现于髁间窝矢状扫描层面(图2)。
图2假性撕裂举例
外侧半月板前角附着点在矢状位上是菱形,外形上翘,常有高信号,有时类似“斑点”,容易被误认为半月板撕裂。
03
半月板纤维化(磨损)
纤维化(磨损)通常出现于髁间窝层面的半月板游离缘,信号增高,可能被误诊为半月板损伤(图3)
图3半月板游离缘磨损(黑色箭头)
纤维化的半月板形态正常。如果半月板形态异常(如离断或缩短),则考虑撕裂(放射裂或瓣状裂)。
04
腘肌腱
外侧半月板后角处的腘肌腱裂孔可被误认为3度半月板撕裂信号(图4)。
图4腘肌腱举例
A.冠状位MRI显示腘肌腱裂孔(白色宽箭头)与腘肌腱(白色细箭头);B.冠状位MRI显示腘肌腱(白色箭头)穿过腘肌腱裂孔;C、D.矢状位MRI显示腘肌腱(白色箭头)
05
半月板股骨韧带
半月板股骨韧带分为两束,两束都起于外侧半月板后角,与PCL并行斜向止于PCL的股骨附着区域。Humphrey束位于PCL前方,PCL后方是Wrisberg束。Wrisberg束较为粗大,直径可达PCL的一半,出现率为74%,Humphrey束出现率为69%,两束同时出现的几率可达50%。在MRI上,Humphrey束出现率为4%,Wrisberg束出现率为80%,可同时观察到双束的仅占1%。Humphrey束在矢状位片上最易观察,也可出现在冠状位上;Wrisberg束在后冠状位上容易观察(图5)。图5半月板股骨韧带举例A.冠状位MRI显示外侧半月板后角(白色粗箭头)与Wrisberg韧带(白色细箭头),P代表后交叉韧带;B~D.矢状位MRI连续扫描,黑色箭头所指为Wrisberg韧带;D图中白色箭头所指为Humphrey韧带;E.Wrisberg韧带示意图(黑色箭头)半月板股骨韧带的半月板附着处易与外侧半月板后角的撕裂相混淆。韧带与半月板之间有液体或脂肪填充,可在MRI表现为由前上至后下的斜行撕裂。当膝关节外旋时,半月板股骨韧带与半月板之间的间隙更加明显,Wrisberg束比Humphrey束更易被误认为是半月板撕裂。
06
斜行板间韧带
起自一侧半月板前角,穿过ACL、PCL之间,止于对侧半月板后角,也常会被误诊为移位的瓣状裂或桶柄裂(图6)。图6MRI影像显示斜行板间韧带(白色箭头)
07
假性桶柄样撕裂
常出现在外侧半月板后角的冠状扫描层面上,内侧半月板极少出现此情况。扫描层面同时包括外侧半月板体部及半月板后角,易误诊为桶柄样撕裂,在膝关节外旋时更易出现。结合矢状位图像可排除桶柄样撕裂(图7)。图7假性桶柄样撕裂举例A.冠状位MRI,箭头所指为外侧半月板后角,易误诊为桶柄裂;B.按照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进行MRI扫描时,会出现假性桶柄样撕裂的情况。
08
半月板前角假性肥大(前角翻转)
常见于外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半月板后角消失,离断的半月板后角向前方移位,位于前角后方,中间填充关节液,形成半月板前角假性肥大(图8)。图8半月板前角假性肥大举例黑色箭头所指为半月板前角,白色箭头所指为撕裂的半月板向前移位。
09
半月板松弛征或裙边样半月板
此征象常发生于内侧半月板,在关节积液以及关节松弛的患者中较易观察。裙边样半月板不一定是半月板撕裂(图9)。图9半月板松弛(黑色箭头)举例
10
真空现象
关节内气体会呈现出低信号区域,导致误诊为半月板或关节软骨损伤(图10)
图10真空现象(白色箭头)举例
11
关节囊附着
内侧半月板后角与后关节囊边缘之间的间隙可被误诊为半月板后角的垂直撕裂(图11)。
图11关节囊附着举例
图中箭头所指为半月板后角滑膜缘,易被误诊为半月板后角撕裂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wh/99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