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有惊喜!
奶牛乳房水肿又称乳房浮肿,常呈急性经过其特点是体液在间质组织间隙蓄积过多,它也是影响当前牧场产后牛健康水平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水肿的乳房易引起乳房损伤和诱发乳房炎,造成挤奶困难及乳房悬韧带永久性损伤。本文阐述引起乳房水肿的几个因素,从而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尽量减少乳房水肿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乳房水肿是奶牛一种围产期代谢紊乱性疾病,该病一般无全身症状,整个乳房或部分乳房发生水肿,皮肤紧张、发亮、无痛、似面团状,用手指按压时,出现凹陷,较重的乳房水肿可扩散到乳房基底部前缘和下腹部。乳房水肿病程长时,水肿部由于结缔组织增生而变硬实,逐渐蔓延到乳腺体小叶间结缔组织间质中,使后者增厚,引起腺体萎缩,从而导致产奶量降低。
一、影响因素及预防
1生理生化因素
1.1淋巴液回流受阻
奶牛妊娠末期由于盆腔胎儿压力,造成静脉血流和淋巴液流出乳房受到限制或淤积,或者说流入乳房的血液增加而流出乳房的血液没有相应增加;乳牛干奶期的乳腺淋巴血流量是14~ml/h,而在泌乳早期,乳腺血液循环迅速增加,毛细血管的有效滤过压增大,因而淋巴液生成增多,汇流量升高到ml/h。出于长期淋巴回流增多,使淋巴管被动扩张,管内瓣膜关闭失灵,降低了淋巴泵在促使淋巴液回流中的作用,大量组织液不能及时通过淋巴系统回流,导致乳房水肿。
1.2血管渗透性增加
妊娠末期的奶牛体内类固醇激素的分泌量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强,血中蛋白质浓度尤其是球蛋白浓度降低,它与乳房水肿高发病率有密切关系,在分娩前2周、分娩期、分娩后2周分别对牛做全面的身体检查,乳房水肿的临床症状出现在产前5d并持续到产后7d。如果对奶牛血清和乳房间液进行分析,在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钙浓度方面会存在显著差异。
1.3抗氧化功能异常
围产期奶牛代谢活动加强产生过多的活性氧代谢物(如超氧化物和过氧化氢),或者如过多接触黄曲霉毒素,都会引起异常的氧化反应,导致脂质过氧化,蛋白质、多糖和DNA被破坏,细胞及细胞器结构不再完整,组织受到损伤,从而释放出大量的自由基;同时由于细胞受损使内源性清除自由基的SOD减少,使自由基清除进一步减少,这两方面协同作用使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加剧了细胞损伤,有可能形成了引起乳房水肿的诱因。
2、饲养管理因素
2.1运动量因素
如干奶期饲喂过多精料,奶牛体重增加过快,从而导致奶牛肥胖,加之运动量过小,或趴卧时间较长,引起乳房内血液循环不畅,组织间液回流受阻而诱发乳房水肿。
2.2矿物质元素摄入不合理
乳房水肿与钠盐或钾盐摄入量有密切关系,当钾的水平升高或DCAD急剧的转变到与阳性值相当,乳房肿胀逐渐会不断增加。
其乳房水肿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都有提高。另外饲喂给奶牛施用过量钾肥的燕麦草,奶牛水肿病也有所提高。慢性乳房水肿还与贫血及低血镁有关。
3、乳房水肿的预防
3.1干奶牛、怀孕头胎牛均衡的营养水平
初产奶牛妊娠末期最易发乳房水肿,因此应加强初产牛特别是怀孕后3~7月的饲养管理。改变旧的传统生产方式,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喂方法,改善孕牛营养水平。此时应提供营养均衡的优质饲粮,满足胎儿与母体自身的妊娠和代谢的需要,适当提高日粮的蛋白水平(12~13%),控制能量浓度(1.25~1.35cal/kg),确定正在饲喂的饲料能量浓度值,成乳牛干奶牛不会像头胎牛一样由于过高能量就引起乳房肿胀。通常,如牧场给后备牛饲喂超标准的能量日粮,本想给其恢复体况,而饲喂过多高水平淀粉的玉米青贮和过多精料,日粮的能量浓度超标,从而造成头胎牛会发展成乳房水肿。因此在头胎牛妊娠后期,限制玉米青贮的饲喂量(〈10kg/d),可控制乳房脂肪的沉积,避免乳房发育不良和水肿的发生。
青年怀孕牛和成年干奶牛要分群饲养。
3.2均衡日粮,稳步过渡,提高免疫力
妊娠奶牛日粮中应添加比例合理的钙、磷等矿物质,同时补加饲有机锌、有机铜、有机硒等有机微量元素,饲喂富含维生素A、D、E的围产牛饲料添加剂,保障DMI,提高围产前期牛的免疫抵抗力。
3.3科学选育
为了预防初产奶牛水肿就应避免后备母牛过早怀孕,体况良好的育成牛一般在13~15月龄时或体重达到了kg左右以上时,较适宜初配。而对于个体发育差、乳房发育不良的后备牛,应及时淘汰或进行短期优饲,达到标准后再进行配种。有慢性病的奶牛,不宜配种。
3.4保持环境干燥卫生
加强管理,做好圈舍通风、干燥、保温,控制湿度,及时清除粪便,保持牛舍干燥卫生,控制饲养密度,每5~7d消毒1次。对于牛体应经常梳理,临产前可采用2%来苏儿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刷洗,促进血液循环,临产前2周开始每天检查并按摩乳房1~2次,会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技术指导老师:刘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wh/99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