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傅师傅×携程美食林上海顶配美食团吗?这个神秘的美食团在上海3天胡吃海喝竟然吃掉了将近10万软妹币。游哥也要申明的是,因为团队有将近10个人,时间有3天,加上吃得都是有来头的餐厅,性价比是非常高的!
今天就跟着游哥一起来回顾一下,他们这三天都分别体验到了什么?
第一天
1.入住神秘的历史文物保护建筑
第一站,来到兴国宾馆1号楼。郁郁葱葱的树木、草地,像是走进了一座森林花园,完全让人忘记她是坐落于繁华的市中心的兴国路上。
兴国宾馆如今是极具知名度的国际五星级精品酒店。这里的1号楼曾接待的重要人员数不胜数,毛主席曾在这里下榻。1号楼常年不对外开放,所以特别神秘。
经历大半个世纪的洗礼,却没有减弱这座华丽豪宅的魅力。花园里,大树参天,绿草如茵,静谧幽雅,绿意盎然,百年老树随处可见。林木深处坐落着一幢幢红白各色、风格不同的老洋房,充满异国情调。
2.品尝上海知名的神秘私房菜
此次顶配美食团第一餐就来到汪姐的餐厅,吃上海知名的私房菜。汪姐在弄堂里长大的,在弄堂里学的厨艺,经典的海派菜名传上海滩,上过《舌尖上的中国》和《天天向上》。
(空白的菜单)
汪姐的餐厅也是上海美食界的神秘之所,一直都是不对外公开地址,我们找了很久寻着香气才找到餐厅。汪姐这里不点菜、没菜单,所以我们的菜单都是空白的,汪姐也不接待陌生客人的。这不,跟着傅师傅,我们才有机会一尝这传说中的好手艺。
3.漫游法租界
一般来上海的旅行团总会去外滩、南京路、东方明珠、城隍庙,但总是会忽略掉一个地方——旧法租界,那个保留着民国时代的老上海风情,流淌着骨子里的精致浪漫的地方。
(法租界湖南路、淮海中路)
跟着傅师傅的脚步,我们一边漫步在梧桐大道上,一边欣赏这里的街景。我们来到宋庆龄故居、武康大楼,一幢幢老洋房,仿佛从历史中走来,向我们娓娓道来那些年的那些事。
(宋庆龄故居后花园)
走过转角,傅师傅带我们走进一家风格独特的咖啡馆,点上一杯香浓咖啡,在这充满历史韵味的街角,静享时光。
4.去神秘组织基地品鉴经典海派菜
海派菜研究会,这里只有会员亲自陪同,方可用餐及参观,绝不对外接待。
有人问,海派菜研究会,到底在研究什么?傅师傅解释,就三个点:搜罗最优食材、探索最佳表达方式、以最适合上海人口味,就是海派菜的宗旨。
这里有新浪微博董事长曹国伟、前阿里巴巴总裁卫哲等等77名上海著名企业家会员。食神蔡澜曾经也受邀到访。
这一次,作为的创始人的傅师傅,今天亲自带我们来这里参观并用餐。一道道海派美味,倚楼缱绻经纶宴,笑看风云上海滩。
第二天
1.品尝上海当地特色早餐
顶配美食团,当然不只是去高端餐厅品鉴高档菜品,真正上海人民的生活滋味也是很有探索意义的!一早,我们就来到了健康夜市大饼油条(定西路店),品尝上海特色早餐“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浆。
2.从上海之巅俯瞰上海!
上海中心大厦是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的一座超高层地标性建筑,建筑总高度米,超过附近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米的金茂大厦,是目前中国第一高、世界第二高的摩天大楼。
所有团员都惊呼太震撼了!是啊,整个上海都在脚下的感觉真奇妙。
3.原来这才是上海根子里的味道!
欣赏完整个上海的美丽风光,傅师傅带我们来到南汇六灶陈桥老饭店,体验极大反差的上海风情。在上海浦东农村的一家百年老店,品尝上海根子里的味道。
这里保留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风貌。傅师傅介绍:老上海人称浦东人为真正的”本地人”,因为这里的传统的本地农家菜食材新鲜、做法地道,朴实无华,可以吃出上海最初的味道。
4.上海制造G20专用骨瓷
还记得杭州G20峰会上晚宴上,美妙得令人称奇的瓷器么?吃完午饭我们就在傅师傅的带领下来到G20专用骨瓷工厂——玛戈隆特骨瓷(上海)有限公司,感受国宴品质,体验工匠之心。傅师傅表示,“我们热爱美食,不仅要吃的好,装食物的器物也要好,所以我们来看看国宴餐具。”
这里的总设计师——赵春阳,是玛戈隆特骨瓷创始人,也是年上海合作组织首脑峰会国宴、年北京奥运会、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国际会议的国宴餐具设计师。很多国宴骨瓷的设计灵感都来源于他,特别要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感动。
参观之后,团友们一起参与了绘制骨瓷的活动,体验了一下工匠之心,亲手绘制一件属于自己的珍品。
5.必吃的上海美食,就在这里!
晚餐,我们来到最重要的一站——福,美食林三星餐厅。这家餐厅连续两年获得“亚洲theBest50”的殊荣,享誉中国餐饮业。傅师傅与行政总厨卢忻明先生是好朋友,赞他“才华横溢,是上海新一代的厨王。”傅师傅说,“如果来上海只吃一顿饭,我只推荐这里。我的海派菜研究会是票友出品,福才是上海滩的名角。”
餐厅是老上海ARTDECO风格,典型的上海花园洋房,有一种旧时上海大户人家公馆的氛围,始建于年前后,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第三天
1.品尝上海高水平的点心
这一次傅师傅带着团友们体验了兴国宾馆特色点心,“这一餐才是最精致的上海菜,因为上海的点心最为特色,而这里有上海点心的最高水平,不可复制!上海最年轻的国家级中式面点师——石智超总厨亲自出品。”
傅师傅说,“真正的上海人,都是吃着这些老上海点心长大的。”
2.来一次穿越时空的体验
林立的高楼、霓虹闪烁的夜晚、琳琅满目的国际大牌,那是现代上海的都市生活。婀娜的旗袍、熏黄的雪茄、悠扬的留声机回荡在奢华的公馆里,才是上海骨子里的万种风情。
在兴国宾馆1号楼,我们顶配美食团来一次穿越时空的体验,美女们穿上华服,先生们穿上正装,浓妆淡抹,回到民国时代,做一次上海滩风流人物。拍一场《罗曼蒂克消亡史》,用复古照片留住这一刻大上海美食旅行记忆,这一刻的罗曼蒂克永不消亡。
吃,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
程美食林上海顶配美食团,罗曼蒂克消费史,完美收官!从精致的私房菜、海纳百川的创意海派菜,到典雅的公馆菜,精致的上海人从未停歇过对美食的讲究。无论是大户人家的圆桌饭菜,还是热闹的茶楼、精致的点心、家常小菜或宴席料理,点点滴滴都是真正属于上海的美食艺术。
各位团友就这两天的吃喝旅行,表达了自己亲身体验的感受:
想写一些文字关于这两天的携程美食林之旅,流水账似的走马观花或是简单粗暴的上传佳肴美图唯恐辜负美食林理事傅爷和影子顾问蔡澜先生的专心和用心,更怕无端迎来江湖各位的羡慕嫉妒恨,本着轻口味,重体验的角度,小心翼翼,客观公正地回顾过去48小时体验到的4家风格迥异,居各自领域翘首的饭店以及80道美味。另,最重要的不能放在最后,饮水需思源,感谢闺蜜晓寒。
汪姐私房菜--屋里厢的迷道,亲切,暖心。家常菜是每个人心中儿时的记忆,温暖的回忆。不以名贵食材为主,但求吃的自在和舒服。汪姐是心直口快的人,自来熟的就如弄堂里的大姐,阿姨。对于客人询问她的烹饪秘诀,有问必答,连买菜技巧都毫不保留,听说其买菜风格更是豪迈,要是来个纪录片拍汪姐的一天,想必会大火。就是汪姐,小小建议,阿拉眉毛和眼线可以画了淡一点伐啦?推荐菜:没有!正如她家没有菜单一样,家常菜按季节时令菜采购烹饪,家里有什么吃什么,再说了,你小时候妈妈给你点菜权利伐啦?
海派菜研究会(中国电信博物馆5楼)传奇又低调的傅爷和其美食江湖的一众朋友的研发基地,会员制,非会员陪同不对外。要说此次美食之旅吃的不少,吃好的更多,但能吃出个所以然来,傅爷居功至伟。这位微微发福的中年男子,重,重,重酒的上海男人,是广告界最懂美食,是美食界最懂广告的第一人。餐桌上,他娓娓道来的美食历史,典籍,趣闻,学识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给养,满足了味蕾,更滋养了心中向往和喜好美食的萌芽。说到海派菜研究会,套用傅爷的原话,用餐犹如在聆听一场音乐会,菜肴的荤素,口感,口味,顺序,侍酒搭配都是有章法有节奏的。所谓海派,海纳百川,傅爷口中诸多名号响亮的江湖大佬遍布大江南北,这是海派菜研究会的基因,创多样之风采,遵传统之口味。推荐菜:春三鲜(野荠菜,春笋,塘里鱼),红膏蟹蒸肉饼,梅干菜红烧肉
南汇陈桥百年老店--迪斯尼板块但店家断然拒绝搭上这股商机甚至拒绝携程上榜推荐。典型的上海本地人农家菜。朴实无华,酱爆做法绝对是下饭好基友。原材料多出自本地,新鲜的食材就是横,肥肠,猪肚白切沾酱油,糟个毛豆,清炒个葱油蚕豆都是开胃凉菜。硬菜更是不废话,不端上2碗白米饭,根本不肯放下筷子。推荐菜:白切肥肠,蒸三鲜
福-愚园路号。懂经的上海朋友都晓得以门牌号名目饭店的优越和自豪。底气就是美食林三星,亚洲排名17。始建前后,先后成为军,政,金融大鳄私宅。所具一应酒水,一杯一碟,一灯一座,一字一画,莫不念及老宅之年轮,岁月之沧桑。作为本次美食之旅的收官晚宴,傅爷用心良苦,以此为远道而来的朋友添上一笔重墨,更为探寻上海菜的朋友留下了念想。傅爷一直说他的海派菜研究会是票友出品,福才是上海摊的名角。在我看来,名角其实就是主厨卢怿明师傅掌勺+傅爷品控。在遵循上海菜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创新,创新再创新。因此有了葱油饼配榛果鹅肝酱,黑松露鲍鱼羊肝菌红烧肉焖饭,蟹粉配烧饼,龙井茶春笋炖鸡汤,豆冰激凌。传统与创新的自然结合,惊艳但不惊讶!推荐菜:酱鸭,清炒河虾仁,陈年花雕蒸鲥鱼
吃,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吃出味道,吃出所以然,和对的人一起吃。傅爷说“美食是通往幸福的捷径”。
感恩携程美食林策划,组织,分享!
拙笔,见谅!
臻颖
年4月15日
接着傅师傅看着团员的文字,也写了一段小结:
看到臻颖?写得好,我早起写了一个小结,向大家交作业。
两天两夜,六顿饭。吃的、玩的、住的,都是本地最好的。顶配,确定无疑。其中一大半,花钱也买不到的;就算花钱能买到的,也肯定比你自己去的好。超值,确定无疑。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样难吃的东西,全部都是好吃的,是否到达美食级别,各人阅历不同、口味不同,结论也不同。
我觉的,达到美食级别的单品:汪姐的河鳗、八宝饭和油渣馄饨;研究会的熏鱼、生蚝、白斩鸡、塘鳢鱼、红膏蟹与小米粥;老饭店的肉皮和春卷;福的酱鸭、萝卜条、鹅肝酱葱油饼、黑松露鲍鱼红烧肉饭、豆腐酱冰激凌和冰糕;兴国宾馆的锅贴、野鸭面和绿豆糕。这些都留给我清晰的味觉记忆,吃了还想吃。
这是审美之旅。如果用看文艺演出比喻,汪姐是家庭自备的表演,亲切而温馨;老饭店是本地农村小调,每一道菜都是乡土之情;兴国宾馆是室内乐五重奏,精致又舒缓;福是梨园名角,功力深厚非凡;研究会是票友,悟性一流,令人惊艳。
一路上的这些房子,1号楼、法租界、上海中心、G20瓷厂和各家饭店,连缀起来,也就是这个城市的经典风貌。
生我养我的这个城市,渐渐在恢复昔日的荣光。海派菜,尊重传统不断创新,但尚未出现,如昔日“虾子大乌参”这样的代表作;更没有构成如粤菜这样的完整体系。所以,任重道远。
我们用3天吃懂上海,完成一场罗曼蒂克消费史。如果你也想通过吃和旅行的方式了解一座城、了解一群人、了解一方文化。
你也想加入这样的美食团吗?请随时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yf/10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