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性乳腺炎,又被称为导管扩张症,是乳腺的一种慢性非细菌性炎症,有的医生可能会发出疑问,为什么这种疾病会被称为导管扩张症呢?
其实,这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因以及病理过程有关,各种原因会引起乳腺导管腔内的分泌物淤滞、导管扩张,进而引起炎症,早期仅仅表现为导管的扩张,随着疾病的进展,炎症可以引起导管壁的破坏,进而在导管周围出现无菌性炎症及肿块。
这一类乳腺炎症多发生在30~40岁的非哺乳期妇女。
我们之所以称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类特殊的炎症,是因为根据炎症病程的不同,浆细胞性乳腺炎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包括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也就是说这类乳腺炎既有慢性炎症的表现,也有急性炎症的表现,在不同的时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也复杂多样,误诊率较高。
随着浆细胞性乳腺炎病程的不断进展,其超声表现也不尽相同,目前主要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I、单纯导管扩张型:这一类型主要发生在疾病的早期,超声表现为乳晕后方导管扩张,内径3-5mm,管壁薄,管腔内透声差,扩张的导管内无异常回声(如图1)。
图1:超声见一扩张的导管与乳头相连,其内透声差,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II、囊肿型:超声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似蜂窝状,边界不清,壁较厚,内可见强弱不一的点状回声,后方回声可增强,其内无血流信号(如图2)。
如图2:超声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似蜂窝状,边界不清,壁较厚,内可见强弱不一的点状回声,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III、实性团块型:超声可表现为乳晕后方的肿块,形态不规则,可呈哑铃型、梭形等,边界不清,边缘多毛糙或呈树枝状,无明显包膜,内以斑片状低回声为主,间隔有条带状的中强回声(如图3)。
图3:乳晕后方见一低回声团,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呈树枝状。
IV、囊实混合型:超声表现为乳腺内混合回声,形态不规则,内见团状、絮状稍高回声,与周边组织分界欠清。(如图4)。
图4:超声见一不均质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内见絮状稍高回声,与周边组织分界欠清。
V、脓肿型:病灶范围多较大,边界不清,内部结构紊乱,可见密集点状或片状中等回声(如图5)。
加压探头可见点状回声漂浮,部分病例皮下可见脓肿病灶,有时皮下脓肿与腺体内病灶相通形成瘘管。
图5:超声见一不均质回声区,边界不清,内部结构紊乱,可见密集点状或片状中等回声。
由于浆细胞乳腺炎的病程不同,其超声表现也复杂多样,与多种疾病的超声表现相似,易误诊为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急性乳腺炎以及单纯导管扩张等,了解本病的病理发展过程并认识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声像图变化特点,有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尤其能对本病的分期分型作出较准确的提示。
好了,总结一下,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的一种慢性非细菌性炎症,随着浆细胞性乳腺炎病程的不断进展,其超声表现可分为五种类型,包括单纯导管扩张型、囊肿型、实性团块型、囊实混合型、脓肿型,掌握每一类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理特点及超声特征能够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看完文章,意犹未尽?经典医课请扫码查看,更多课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yf/98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