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喂奶的妈妈才容易得乳腺炎吗?非也!有一种乳腺炎叫“非哺乳期乳腺炎”。也许很多人从来没有听说过,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吧。
非哺乳期乳腺炎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与哺乳期乳腺炎相对而言的一种乳腺炎性疾病,常见于青年女性,好发年龄在20~40岁。非哺乳期乳腺炎听似“冷僻”,实则“众多”,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表现有时与乳腺癌相似,乳房有硬块、红肿、疼痛或不痛等,也有不少患者甚至冤枉地接受了肿瘤切除术。
为什么会得非哺乳期乳腺炎?
这是一种非细菌性慢性乳腺炎症,可分为导管周围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其发病因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先天性乳头内陷、细菌感染、吸烟、乳管堵塞、外力撞击(有些年轻妈妈因为孩子不小心踢了或碰了乳房而发病)、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口服避孕药等因素均可能导致疾病发生,糖尿病和细菌感染也是造成导管周围乳腺炎的主要因素之一。
非哺乳期乳腺炎有什么临床表现?
1
乳房脓肿:患者突然出现乳房痛及脓肿形成,部分病例脓肿可自行穿破、流脓,局部疼痛;
2
乳房肿块:患者逐渐出现乳房肿块,微痛或无痛,皮肤无红肿,扪之肿块边界尚清楚,无发热史,此型常被误诊为乳腺癌,有的患者甚至被误治;
3
慢性瘘管:患者乳房反复流脓,迁延不愈,瘘管周围可出现炎性肿块;
4
其他:非哺乳期乳腺炎可有多种表现,还有一些患者病情较重较复杂,乳房破损严重,治疗时间比较长,患者痛苦大。
非哺乳期乳腺炎怎么治疗?
治疗方法有很多种,目前治疗方法也不统一,可以根据不同症状不同时期采用乳管冲洗、切开引流、手术切除、激素药物、抗结核药物和中医中药治疗等等,也有专家认为该疾病具有一定的自愈性。非哺乳期乳腺炎虽然是良性病变,但治疗难度较大,治疗后容易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广大女性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由于病情迁延不愈,乳房外形的改变等,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很大,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所以,对患者介绍疾病知识和心理支持非常重要。日常自我护理注意不要穿着较紧的内衣和衣物;保持乳头干净清洁;如果处在疾病急性期,应注意休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饮食方面宜清淡,少食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食用杂粮和高蛋白质食物;心理护理主要是调整自身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避免消极情绪。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yf/98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