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一:形成乳痈的原因乳痈又称为吹乳,是妇科的乳部疾患,在哺乳期中最易发生,本病产生的原因,以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来谈,不外两方面;一是由于乳母本身的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致使乳汁不能畅遂的流出,闭塞于内,而成为乳房的肿。一是由于小儿在吮乳过程中将呼吸的气体从乳腺吹入,致使乳汁逆流而导致乳腺闭塞,成为本病。根据临床的观察,则乳痈的成因似与后者的关系比较大,其理由有以下两点;①初生儿吮乳时,由于母体的乳汁涌溢,呼吸不易转换,可以形成由口呼吸而造成吹乳。②在睡眠时授乳,小儿的鼻道常为乳房所堵塞,妨碍呼吸,亦能造成吹乳,由于气体的促使乳汁逆流,郁于内而不能排泄,这样就产生了乳疾患,是有很大可能性。二:乳痈的症状及其危害性乳痈的症状,一般都是急性发作,初起时感到乳房胀痛,乳汁排泄不畅,很快就开始有恶寒发热头疼体痛等全身症状,乳房的红肿热痛、逐步增剧,食欲减退,不能安眠,患者的精神受到严重影响,本症的脓成时期,大约在二星期左右,冬寒季节要稍迟几天,溃脓后往往能长时期的不能愈合,也能在乳囊内继续蔓延,导致多次手术,带来长期的痛苦,或者形成瘘管,严重的亦能危害生命。并且可以使小儿受到营养上的极大损失,能导致成长和发育过程中的不良后果。三:用肩井穴治疗乳痈的疗效治疗乳痈,用针灸疗法,有显著的效果,根据临床经验,如发病在一星期之内就诊的,治愈率可以达到%,施针次数,一般不超过三次,并不须其他辅助疗法,治疗进程,可每日或间日一次,针后能迅速的减轻症状,如发病在2-3日内就诊者,可以一次全愈,倘是患者超过一星期就诊者,医者须要有识别脓成与否的能力,在脓未成或将成脓者,只要针后能减轻症状,就可以继续针治,脓已成者针治无效。“肩井”穴,属足少阳胆经,穴位——在大椎肩两穴之正中,略向前些,当缺盆穴之直上(肩上陷解中)按之痛是穴,针5-8分深,再深能发生晕针,倘遇晕针或体质虚弱的患者,只要加针“足三里”即可(穴在膝眼下三寸),左乳痈针左肩井,右乳痈针右肩井,患者体质强肚,可用强刺激法,体虚者则用弱刺激法,(此穴禁灸)针在穴内留捻3-5分钟,出针后急扪针孔,以上是在二十年来临床经验中累试有效的乳痈疗法,希医院诊所以及同道者参考试行,既可以造福病人,亦将证明“言之不谬也”。五乳痈,乳疽,乳岩的鉴别诊断乳痈乳疽乳岩,三者同是乳房的外科疾患,却有一些区别,乳起势急骤,有红肿热痛及全身等急性症状,溃脓约在两星期左右。乳疽发生的部位与乳相似,起势缓慢,局部有坚硬木痛感觉,少有全身症状,溃脓须12个月不等。乳岩初起,如豆大或如棋子大的硬核,一个或数个不等,散布于乳部,不痛不痒,经数月或一至二年后其核渐大,发生疼痛,甚则形如堆栗,溃后如岩穴,秽水淋漓,久久难愈,这是乳病中很少治愈的疾患。上面这三种类型的乳房病变,以乳痈对针灸的疗效为最可靠,乳疽和乳岩的治验,个人在临床上没有什么体会,这就有待于大家的研究和在临床上进一步观察。五针灸治疗乳痈对节约药品的作用目前治疗化脓性疾患,一般以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为主,在一个乳患者,假使用4一5支青霉素或6-10克磺胺药来说,在全国范围内每年因乳而消耗的青霉素和磺胺类药品是不在少数的,以之和针灸疗效来比,早期的还是针灸好,为了对病人负责又能节约药品,推行针灸的治疗早期乳是具有双重价值的,而针灸能治化脓性疾病,这更是有待于研究的一个问题。六乳痈的预防①须注意乳头的清洁,②乳母要注意少吃或不吃辛辣性的食物和情志的郁抑,③哺乳时要适当控制排乳的速度和睡眠时授乳注意乳房的阻塞鼻道,而产生吹乳。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图片及文字摘抄于网络仅供参考。想了解具体内容可来嵩山中医馆咨询中医专家或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yf/99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