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
医院中医科成立于年,由最初的名医叶建寅先生一位医生坐诊,历经沿革,发展为拥有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儿科、中医妇科、中医骨伤科、针灸推拿科六个子科室的综合科室。下设中医肿瘤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肛肠科、中医乳腺外科、中医脚病门诊、中医外治中心、中医产后康复门诊等专科专病门诊。医院中少有的分科较为齐全的中医科室。科有特色、人有专长。医院中医科的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几十年来涌现出多位学验俱丰、在业界和市民中享有盛誉的名中医,为患者提供了优质中医药服务,也为全院西医科室提供了专业、精准的中医会诊协作服务。
目前科室拥有主任中医师2名、副主任中医师6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中医师6名,中医硕士2名,浙江省基层名中医1名。中医科秉承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理念,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在传承中医理论及前辈的临证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近年来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为当地百姓的健康事业及中医事业的发展、传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特色专科门诊优势及技术
中医内科
目前拥有副主任医师2名,其中浙江省基层名中医1名,中医师3名。擅长整体辨证,中药汤剂内服治疗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各类脾胃病,急慢性肝病、眩晕、失眠、更年期综合症、口干症等疾病,亚健康状态中医养生保健。对部分疑难病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和良好的疗效。年开设中医肿瘤专科,擅长用中药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如乏力、恶心、食欲差等,疗效显著;对于晚期肿瘤的控制及姑息治疗有丰富经验;对于胃癌前期病变(如异型增生、肠腺化生)的纯中药治疗有确切疗效。
中医外科
副主任中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拥有中医肛肠科、中医皮肤科、中医乳腺科、中医脚病门诊及外治中心。师承兰溪“一元堂”外科,擅长治疗皮肤疮疡久不收口、湿疹、荨麻疹、痤疮、脱发、混合痔、刚烈、肛瘘以及乳腺各类疾病如乳腺增生疼痛、乳腺炎等疾病。开展中药熏洗、贴敷、放血、穴位注射、枯痔疗法等中医外治方法。采用修治疗法治疗鸡眼、胼胝、跖疣等疾病,对甲沟炎、嵌甲、急慢性乳腺炎的无创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等的治疗有独到经验。
中医儿科
拥有主任中医师、副主任医师、中医师各1名,其中中医儿科硕士1名。日常开展儿科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及外治法治疗。对儿科多种呼吸、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易感儿体质的调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治疗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难治性腹泻、多发性抽动症、厌食、营养不良、紫癜、性早熟等的治疗。
中医妇科
副主任中医师、主治中医师、中医师各一名,其中硕士1名。运用中西医知识规范化、个体化诊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妇科方面擅长月经病、阴道炎、更年期综合征、先兆流产、不孕、异位妊娠、异常子宫出血、盆腔炎、痛经、乳腺炎、不全流产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同时开设中医产科康复门诊,擅长中医调理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产后残留、产后发热、产后耳鸣、产后腹痛、产后尿潴留、产后尿失禁、产褥期乳腺炎、产后乳汁少,回乳等产后杂症。
中医骨伤科
目前有副主任中医师1名,师从多位国家及省级名老中医学习,历经30余年临床实践,在头部外伤综合症,各种类型颈椎、腰椎退行性改变所致的疼痛,肩袖损伤、半月板损伤所致的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腰椎间盘突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梨状肌综合症所致的根性、干性、丛性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擅长治疗骨折迟缓愈合,骨折后期肢体肿胀,骨质疏松症,创伤性、痛风性关节炎等病症;对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疑难杂病也取得了满意效果。先后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国家级4篇、省级6篇、《海内外中医药名家集粹》1篇),其中多篇论文入选现代名中医系列丛书,如费兰波、李家庚等主编《骨科论技》,吴大真、王光涛等主编《颈肩腰腿痛治疗绝技》等书籍。
针灸推拿科
目前有主任中医师1名,常规开展正骨、推拿、针灸、刮痧、艾灸调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病、各种软组织扭挫伤,中风后遗症,内、妇科慢性病,亚健康的诊治有丰富临床经验。开展腹针、埋线减肥;浮针、微针刀治疗术;冬病夏治三伏贴,春季小儿生长贴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
针推科
典型案例一
张先生(化名),因上腹不适,食欲不佳,喛气,有时伴恶心,来院进行胃镜检查,检查结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胃窦、胃角糜烂。病理报告提示:胃窦黏膜轻度慢性浅表性炎伴腺上皮轻度肠腺上皮化生,胃角黏膜轻度慢性浅表性炎伴腺上皮中度肠腺上皮化生伴部分腺上皮轻度异型增生。
病理报告
经过中医肿瘤科陈倚天医师三个月中药治疗后,复查胃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理:轻度慢性浅表性炎。患者症状全部消失,张先手对疗效非常满意。
典型案例二
吴女士(化名),17岁,8月底因“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6月”来中医妇科胡琼医生处就诊,患者12岁初潮,平素月经规律,今年2月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紊乱,周期缩短10-15天,经期延长,经常10-20天才干净,刚开始并未引起重视,可4个月过去了,情况并没有改善。6月初患者月经第6天在西医妇科就诊,查性激素全套:FSH40.25IU/L,LH5.62IU/L,P0.nmol/L,E2<18.35pmol/L,T0.49nmol/L,PRL21.22ng/ml。甲状腺三项:FT34.85pmol/L,FT.18pmol/L,TSH1.97uIU/ml;予西药激素治疗3周期。患者白带不多,无乳胀,无腰酸,大便偏稀,小便正常,胃口睡眠好。舌红,苔白腻部分剥脱,脉细。肾精亏虚,肾阴不足,脾胃虚弱,运化失调,予补肾精益肾阴,健脾胃化湿浊治疗,药用山药、山茱萸、熟地、覆盆子、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当归、炒白术、丹参、炒白芍等。9月中旬患者治疗3周后舌苔白腻剥脱较前减轻,舌红,脉细,患者反复大便溏薄,小便正常,治疗上健脾化湿,药予党参、黄芪、茯苓、炒白术、当归、赤芍、黄芩、佩兰、益母草等治疗3周,9月底患者复查性激素全套:FSH49.19IU/L,LH40.48IU/L,P0.nmol/L,E.9pmol/L,T0.nmol/L,PRL48.09ng/ml,抗缪勒氏管激素0.08ng/ml。9月30日月经来潮,量中,5天净。10月中旬患者复诊,腰痛,怕冷,胃口睡眠好,大便稀溏,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细。予附子、黄芪、苍术、茯苓、白术、砂仁、丹参、厚朴等治疗。上方加减治疗2周,患者无怕冷,无腰酸,大便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平缓。11月初患者月经来潮,5天净,量中。继续上方加减治疗3周,11月中下旬患者月经来潮,11月底患者月经第三天复查性激素:FSH5.6IU/L,LH1.63IU/L,P0.nmol/L,E.7pmol/L,T0.nmol/L。
典型案例三
水某因反复眨眼、摇头、撅嘴、耸肩3月余来院就诊。发病前有感冒发热史。查颅脑CT、脑电图无异常发现。医院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症”,予盐酸硫必利mgTid口服,逐渐加量至mgTid,症状略有减轻但始终未能控制,家长因担心西药副作用自行停药转求中医诊治。
来院时,患儿频繁眨眼、摇头、皱鼻、清嗓,每分钟二、三十次,唇红,面色欠华。平素纳食不馨,常诉腹部不适,大便偏干,1-2日一行。神烦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做事难持久,多梦,睡眠不安。舌淡红苔白略干,脉细弦。辨证:心脾两虚,肝风郁火挟痰上扰,治则:养血宁心,疏肝健脾,化痰熄风。方选酸枣仁汤、定志丸、温胆汤加减。二诊服药后眨眼、摇头次数有所减少,食欲、睡眠好转,但仍咽干不适,清嗓较前频繁,大便仍干,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软,前方去半夏、陈皮,经过改放服药后,患者咽喉不适好转,抽动、干呕亦较前明显减轻。但因受凉感冒发热,在本院急诊输液治疗后热退,但抽动明显增多,几乎与治疗前无异。以眨眼、皱鼻、摇头、耸肩、双手抖动为主,伴有咳嗽、鼻塞流黄浊涕,纳差便干,舌红苔薄黄,脉滑略数。此为外感风邪引动内风,内外相合,痰火上扰,症状加重。治以疏风降火,涤痰熄风。经过中医改方治疗后咳嗽鼻塞好转,抽动次数减少到感冒前水平
此后该患儿有近1个月时间抽动次数维持在数分钟一次的水平,以摇头、眨眼或上肢抽动为主,遇考试等情绪紧张时稍有加重。治疗以六君子汤、归脾汤、温胆汤等化裁适当加用天麻、钩藤、蝉衣、牡蛎等平肝熄风之品,有时稍佐全蝎等虫类熄风药调理近三个月后痊愈,随访1年,未再发病。
学科带头人
徐铁华中医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兰溪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金华市中医药学会理事。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曾赴医院进修儿内科。擅长儿童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易感儿体质调理,重视保护脾胃之气。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完成立项课题《调理脾胃法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的应用》。继承整理兰溪市名老中医吴春祈学术经验,参与编写《古今中医儿科病辨治精要》、《张山雷研究集成》、《兰溪市当代名老中医传略》等专著。
文/中医科徐铁华
图/中医科宣传中心
编辑/胡海燕
审核/张伟艳
医院医共体宣传中心
投稿邮箱:yywlb
.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yf/9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