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疗法治疗
非哺乳期乳腺炎
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国家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女性发生乳腺炎性疾病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加。乳腺炎主要分为哺乳期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是指发生在女性产后3—4周,由于乳汁淤积,细菌通过乳头进入乳房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占乳腺感染性急性疾病的75%。
什么是非哺乳期乳腺炎?
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指一系列发生在非哺乳期的慢性乳腺炎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可分为:乳腺瘘管(Zuska病)、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导管扩张症或导管周围炎(浆细胞性乳腺炎PDM)。该类疾病因为病程长,破溃后伤口不易愈合,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情。对于该类疾病西医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患者口服一段时间激素类药物、抗结核类药物,达到手术切除的范围后以手术切除病变作为解决该类疾病的最终手段。中医的特色疗法治疗该类疾病却自有独到之处。
临床病例
33岁的周女士,产后4年,离乳3年半,平时喜欢吃辛辣食物,发病前因故情志不遂、心情不畅,近日在起床后突然感觉右侧乳房疼痛,而后逐渐出现局部肿块。她来到辽宁中医院,经病理检查后,诊断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后期局部皮肤已经开始发红、化脓。外科王佳禾主任深刻挖掘经方中关于乳腺类疾病的应用,仔细研究了周女士的发病原因,发病初期,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减皂角刺、王不留行等软坚散结和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的中药;化脓期加黄芪、党参、当归等益气托脓的中药;愈后期加茯苓、白术、泽泻等中药以健脾燥湿。经过王佳禾主任的精心治疗,3个月后,周女士右乳内上象限病变范围已基本正常。
开展的中医特色疗法
辽宁中医院外科在王佳禾主任的带领下,继承创新,开展了多项中医特色疗法治疗乳腺良性相关疾病,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⒈芙蓉散:可应用在乳腺炎红皮未成脓期。在调整药粉的配制上,借鉴广东省中医药芳村乳腺科外治法,温水与蜂蜜的结合既增加了药物的粘合度,又有保护皮肤、防止过敏的功效。
⒉消化散:适用于发病早期的肿块、皮色正常时期。调制方法同上。
⒊中药热奄包:适用于肿块期及破溃收口期。应用中药四子散加热后外用于患病局部。
⒋刺络拔罐:该方法可应用于乳痛症及乳腺炎疾病的肿块期、成脓期、窦道期,透邪外出,但刺的位置及深度需要操作者的专业判断。
⒌药线引流:应用一效散、八二丹、生肌散等中医特色外治药应用在成脓后、腐肉不祛等各阶段,以起到提脓祛腐,促进窦道愈合之功。
⒍洞式清创:可应用在局部成脓期,在麻醉科帮助下,以最小的切口,最大限度地清除病变的范围的坏死组织,减少患者痛苦,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⒎腕踝针:应用于乳腺炎清创术后,或者在局部换药过程以减轻患者疼痛。根据远端筋膜刺激达到止痛作用。
⒏隔物灸:主要用于乳腺炎性疾病肿块期及窦道期,可根据患者具体的肿块情况选择隔蒜灸或者隔姜灸。
⒐推拿:主要应用于乳痛症、非乳腺肿物性疾病以及炎性疾病,手法作用于乳房外周组织以及反射区,解除乳腺组织的紧张,以达到治疗效果,同时可配合中药外敷。
⒑蝶形收口法配合棉垫法: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使创面切口小、愈合快,尤其适用于哺乳期乳腺炎收口期。
⒒托线法配合棉捻法:二者的结合可完美解决乳腺炎换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问题。
专家介绍
王佳禾
辽宁中医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治疗工作。尤其擅长治疗开腹术后肠粘连、肠梗阻、乳腺增生、乳腺炎性疾病、静脉曲张、动脉硬化、糖尿病足、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结石、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疾病。针对肠粘连、肠梗阻制定中药制剂普外一号配合中药外敷及针灸治疗;针对乳腺增生、乳腺炎性疾病等研制出消癖方、乳炎方及外用中药离子透入疗法;针对周围血管疾病制定系列内服方药(清脉方、疏脉方、通脉方、拓脉方、和卫方)以及外用中药制剂;针对泌尿结石研制出院内制剂尿路排石汤、通肾颗粒;针对前列腺增生制定出Ⅰ、Ⅱ、Ⅲ、Ⅳ、Ⅴ号内服加灌肠、坐浴疗法。
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精准与数字医学分会乳房整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委员,北京中西结合慢病防治促进会乳腺癌整合防治全国专家委员常务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医经典与临床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膏方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皮肤损伤与康复委员专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
咨询电话
-
(王佳禾)
(刘丽辉)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yy/97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