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化名)是一名20多岁的未婚女性,最近她发现自己的左侧乳房有溢血。医院就诊,B超报告分别显示:左乳肿块;条索状及片状低回声区;左乳导管内乳头状瘤。
医院做了钼靶X线乳腺摄片,摄片显示左乳二级导管局部性扩张,溢液涂片考虑导管内乳头状瘤,MRI考虑浆细胞性乳腺炎。医院体检显示左乳片状结节(类似乳腺增生),临床医师给予B超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显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癌是25岁~55岁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就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就有1人患乳腺癌。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已经开始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了......所以,今天,微小脉医院丁丰盛主任来跟大家说一说,我们如何做到乳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注意乳房溢液和局部增厚肿块
1.重视非生理性的乳头渗液。首先我们要确定乳头溢液的性质,是双乳头还是单乳头,单孔还是多孔。双侧、多孔、挤压外溢者多是非肿瘤性的溢液;而单乳头、单孔、自行外溢者要考虑是否是肿瘤引起的溢液。
若发生脓性溢液,多考虑导管扩张症,浆细胞乳腺炎,慢性乳腺炎。
若发生血性溢液(包括鲜红色、咖啡色、淡褐色、淡红色溢液),这种溢液要高度警惕,其中50-75%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5%是乳腺癌。若血性溢液发生于绝经后,则乳腺癌的概率可增至75%,宜进行乳管镜检查,可定位诊断,更易准确取材活检。
2.重视乳腺局部增厚性肿块(类似于乳腺小叶增生)。尤其是非对称性増厚,要进行B超及B超引导下细针或粗针穿刺活检、钼靶、MRI等多种方法检查。
3类检查结果有这样的情况,要注意!
1.钼靶征象
(1)成簇钙化:1平方厘米内存在钙化点超过五枚,钙化形态不一,常为细颗粒状、栗粒状、细线状、不规则多角形或多种形态同时存在,可聚集在肿块之内,节段性分布或弥漫性分布。约30-50%的乳腺癌可见到钙化。
(2)肿瘤结节:可见明显或轻微的毛刺,如无钙化易漏诊。
(3)小灶致密影:钼靶征象若显示小灶致密影,有小概率可能是乳腺癌,需配合B超、MRI等辅助检查。
(4)星状致密影:受瘤体侵犯的原因,其周围的组织结构容易变形扭曲,进而导致区域片状不规则和结构紊乱致密影。
2.B型超声
(1)肿块边界不清,有浸润,有毛刺。
(2)肿块血供丰富,血流指数0.7以上。
(3)肿块微小钙化尤其成簇钙化。
(4)肿块纵横比大于1。
(5)部分扭曲变形的不规则区结合B超下穿刺活检。
(6)淋巴结血供丰富,皮髓质结构分离,淋巴门显示不清。
3.MRI
对乳腺癌的敏感性达85-%,特异度达到37-97%,可评估病灶的数量、范围、大小。
4.PET-CT:有助于发现其他部位的转移灶,有报道PET-CT能发现代谢异常但无解剖异常的乳腺病变,敏感度62-%,持异度96-%。
女性要学会自我检查
为了更好地展示乳癌自检,微脉常驻妇科男医生亲身展示如何自检。
第一步静态观察
站在镜子前,裸露上身,双手自然下垂于两侧,观察自己乳房的外形。熟知自己正常乳房的外观很重要,一旦有什么异常,就可以察觉出来。
不过,一侧乳房比另一侧稍大,并非不正常现象。乳头和乳房皮肤的异样包括肿块、发红和硬块等。
第二步动态变化
将双臂举过头顶,转动身体,注意观察乳房的形态是否有变化。如果发现一侧有异常变化,需要与另一侧进行比较,查看双侧乳房是否对称。发现不对称异常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第三步触摸按压
检查的正确手法是:三个手指并拢,从乳房上方12点钟位置开始,用手指指腹向下紧贴皮肤作循环按摩检查,每检查完一圈回到12点,下移2厘米做第二圈。第三圈检查,要检查整个乳房直至乳头。
在此过程中发现有肿块或其他异常,就要去看乳腺科医生了。
如果你无意中发现,自己的乳房有不对称增厚伴乳头溢血溢液;或者自己的乳腺上有一个摸上去没有疼痛感、孤立的肿块,并且这个肿块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存在的,医院检查确认下。
◆◆◆◆◆
总之,手机前的你要学会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zl/98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