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痛叫做堵奶,是每一个哺乳期妈妈都不想经历的噩梦。
堵奶,其实是我们的俗称,专业的说法是乳汁淤积,就是哺乳期妈妈乳房里乳汁出不来,积在里面出现硬块、或者乳头堵塞乳汁难出的现象。
乳汁淤积时疼痛不亚于分娩,宝妈不敢去摸乳房,更何况是通乳时在肿胀的乳房上按压,那疼痛可想而知。
堵奶的原因
胀久必堵
宝妈们或许听过这么一句话:“胀久必堵,胀久必回”。
大家所追求的胀奶,并不是奶多的表现,长时间的胀奶反而会导致堵奶、回奶等一系列问题。
胀奶时间越久,乳房内部的压力就会越大,久而久之形成水肿,水肿反过来又压迫乳腺管,这时虽然奶水很多,但是宝宝吸吮起来却十分困难,乳汁排出也特别不畅快,导致堵奶、硬块的发生。
逢压必堵
有的妈妈睡觉喜欢侧躺,一不小心压到了乳房,硬块立刻就起来了。所以哺乳妈妈们睡觉时,最好平躺,避免乳房有受伤的机会。
哺乳妈妈平常就穿哺乳文胸就好,不至于过紧还能支撑乳房。过紧的钢圈文胸会压迫乳房周围的腺体,造成乳腺管堵塞,也会导致堵奶、硬块。
生气必堵
大的情绪波动,比如生气、焦虑时,很容易堵奶。有的妈妈说自己每次生气,必堵奶。
生气焦虑就容易导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乳房胀痛甚至形成肿块。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
所以别想杂七杂八的,哺乳期的妈妈开心最重要。
不要盲目治疗注重标本兼顾
不恰当的手法会造成乳腺管二次损伤,引起损伤性乳腺炎。很多宝妈因不专业的手法通乳造成疼痛,害怕母乳喂养而断奶。
另外还有些宝妈因乳汁淤积未及时疏通发展成乳腺炎发烧,用抗生素、退烧药后暂停哺乳,造成乳汁未及时排除,从而乳汁量急剧减少,严重影响宝宝口粮安全!
有没有啥法子既能减轻痛苦,又安全有效呢?
家住杭州的何女士产后4个多月,反复堵奶。前几天左乳房疼痛到左手不能上抬,通乳师上门通乳后当时疼痛有所好转,但是过后不久乳房胀痛又卷土重来。
经人介绍,何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方回春堂河坊街馆,找到乳腺科师爱梅医生诊治。
一开始持怀疑态度的她,经过几次治疗后,就变成了师医生的“铁杆粉丝”。
师医生通过内服中药疏导的方式,疗效显著。
内服中药5天以后,奶水就开始变得通畅,宝宝吸起来就不费劲了。
1
2
师医生不仅对病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而且很有耐心,善于倾听宝妈们的心声,加强对她们的心理疏导。师医生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宝妈,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更能体会她们的心情。
此外,师医生还会指导宝妈使用正确的哺乳方法和有效的吸吮姿势,避免堵奶。
宝宝是最好的“通乳师”
师医生介绍说,疏通乳腺正确的方法,是要先让宝宝吮吸,而不是一上来就自己乱按一气,宝宝其实是最好的通乳师。
通过宝宝吮吸,大部分时候可以将淤积的乳汁吸出来,肿块自然会消散。
如果乳汁淤积,引起乳腺堵塞有硬块,在哺乳时,可让宝宝的下巴对着硬块,这样更容易吸通乳管。
在师医生的门诊中,类似案例多不胜举,期间也收到不少宝妈们的反馈。
▲左右滑动以查看
最后,师医生提醒各位宝妈,平时也要多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注重饮食搭配,这样才能从根源上防止堵奶的发生。
医生介绍
师爱梅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理事,浙江省母乳哺育公益促进会会员,浙江省母乳哺育支持研讨会组委会成员,泌乳顾问,母乳喂养指导师,国际婴幼儿抚触讲师,科学育儿指导老师。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乳腺病专业,师从全国著名中医乳腺病专家楼丽华教授。
擅长:乳腺病,产后病,脾胃病,月经病等常见疾病的中医中药调理。特色:乳汁不足、乳汁过多、科学离乳、急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男性乳腺发育、乳头溢液、乳腺癌、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等常见乳腺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对中医药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乳汁郁结、化脓、溃破难愈合等颇有心得。专心研究乳腺炎相关诊疗技术,继承了“温通治痈”创始人楼丽华教授治各类急慢性乳腺炎的学术经验,并推陈出新。
针对各期乳腺炎,分期论治。单纯早期乳腺炎仅利用中药治疗,发热的病人采用中药结合手法通乳,化脓期乳腺炎采用穿刺结合手法及中药治疗,全程不影响哺乳,不使用抗生素,脓肿不切开,效果显著。
门诊时间:周四、周日全天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在线预约挂号
文末福利
如果你有乳腺等方面的疾病
文末留言“抢号”
有机会获得师爱梅医生义诊号
机会难得,快行动吧!
母乳喂养,给宝宝更多保护
也许这份疑虑,你也想知道
戳转发扩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zl/98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