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岁的吴女士育有一儿一女,去年下半年,给1岁的小儿子断奶后,她偶然发现右侧乳头有破溃。
由于要带两个孩子,脱不开身,就到药店买了药膏涂抹,伤口时好时坏,一直没有彻底愈合。
今年初,吴女士发现右乳下方有些凹陷,乳头还流水、渗液,这才抽空赶到市妇幼保健院看病。
该院乳腺外科主任检查发现,吴女士乳房内有个肿块,之后确诊乳腺癌晚期。经过化疗及手术,目前病情稳定。
医生表示,近年来,在怀孕和哺乳期查出乳腺癌的女性数量有所增多,其中大多是忙于照顾孩子的二宝妈妈。
很多女性对于乳腺癌这个头号杀手知之甚少,感觉它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俗话说,针不扎在自己身上,就不知道有多疼。但是,当这根针真的从天而降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维多利亚16年来专注于传播女性乳腺健康知识。在这个过程中,痛心地发现大多数女性对于乳腺问题的重视度远远不够,也有很多问题得不到准确答案。那么,今天的小课堂准备了乳腺的问答解疑,一起来重新认识下与女性息息相关的乳腺吧!
岁的年轻女性也需要担心乳腺问题吗?
数据统计,在我国,80%的女性有或曾有过乳腺增生的情况,而且主要发生在25-45岁的年轻女性身上。
这个数据听起来有点骇人听闻。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每次来大姨妈的时候,是不是或多或少伴随着周期性的疼痛、肿块。有的时候,乳头处还会有少量液体流出。
虽然大多数乳腺增生无伤大雅,会慢慢随着生孩子哺乳或者绝经消失,但是,乳腺囊性增生的患者今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4倍。
2新手妈妈最应该注意的乳腺问题是?
50%的初产妇由于哺乳姿势不正确等原因会发生急性乳腺炎,主要表现为乳房皮肤红热、疼痛为主的局部症状,和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急性乳腺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不仅会影响哺乳,还可能转变为慢性乳腺炎。长期炎症刺激会使乳腺细胞发生抵抗性改变,是乳腺癌变的前兆。
3患上乳房良性肿瘤有什么特别的症状?
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主要分为乳房纤维腺瘤和乳管内乳头状瘤。
乳房纤维腺瘤常见于18-25岁年轻女性,乳房肿块几乎是这类患者的唯一表现。
乳管内乳头状瘤则主要发生在40-50岁中老年女性,这类患者更多表现为乳头有血性液体流出,常常因为脱下的内衣上沾染了血性污染而被发现。
4乳房良性肿瘤是否切除后就能彻底治愈?
即使早期通过手术切除了良性肿瘤,后期仍有6-8%的恶变复发几率,远远高于普通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
5乳腺癌的治愈率高吗?
大多数癌症发展历程都要经历过一段被称为“原位癌”的时期,是仅有局部组织发生癌变的早期阶段,只要能将癌症早期发现、加以治疗,就能达到很高的治愈率。
很多早期微小癌很容易被检出。临床研究显示,乳腺原位癌患者接受了病变部位切除手术后,20年生存率达到97%。医学界普遍认为,术后5年内肿瘤不复发就能认为“肿瘤治愈”。
6如何科学拦截早期乳腺癌?
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是由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因素两方面共同决定的,不同的人发病风险不同,想要准确拦截就必须综合评估两方因素。
通过对年龄、个人病史、肿瘤家族史、月经初潮及初产年龄、乳腺活检情况等个人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特有的生活环境风险。
利用数学模型对上述两方面因素进行总体风险评估,按照不同风险等级可以分为乳腺癌高危人群和低危人群两类。
对高危人群需要从20岁起就进行高频率的联合检查,而低危人群则可以从40岁才开始钼靶检测,两者的筛查方案截然不同。
7肥胖会是导致罹患乳腺疾病的源头吗?
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在欧洲10个国家对名20岁到33岁女性11.5年的追踪调查研究发现:饮食中脂肪含量高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更大,特别是来自于动物的脂肪。
在以高脂肪食物为主的一些国家的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比低脂肪为主的国家的妇女高5-10倍。
这是因为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可刺激内分泌系统,使雌激素或催乳素分泌增高。
肥胖者平时往往摄入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导致血浆中含有较高水平的雌激素和催乳素,而高雌激素水平又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8患上乳腺疾病会有遗传因素吗?
根据研究发现,乳腺癌具有散发性、家族性和遗传性的特点,约20%-25%的乳腺癌具有家族性与遗传性。
与乳腺癌相关的最重要的遗传基因是BRCA1和BRCA2,这两种基因在未突变时,扮演着DNA损伤修复的功能,抑制癌症的发生;
然而,一旦这两个基因发生变异,使得细胞不再拥有修复DNA损伤的功能,进而导致携带该类基因变异的健康人群最终发生遗传性的乳腺癌,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最高将达87%。
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与发现时的病期早晚密切相关,早期乳腺癌90%以上能治愈,因此定期体检至关重要。
经常按摩可促进乳房部位的血液循环,预防乳腺增生、乳腺癌等多种问题。
维多利亚完美体雕
关爱乳房,远离乳盲
愿天下没有乳腺癌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zl/9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