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算是女性患病的“重灾区”。
而“被过度诊疗的乳腺增生”更是给众多女性增加了一个新的焦虑点。
在留言区与问诊的过程中,很多人都觉得“乳腺增生”是很严重的疾病”、“乳腺增生会癌变”。
但其实,"乳腺增生"既不是疾病,也不会癌变。
形成这一切错误认知的源头,就是对“乳腺增生”错误的病理性诊断与过度治疗。
为什么说乳腺增生被过度诊疗?
1.国内临床上对乳腺增生的诊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医生查体摸到乳房内有疙疙瘩瘩的团块,乳腺增生!
B超单上显示腺体边界不平整、内部结构紊乱,乳腺增生!
图源:网络
当你拿着B超单去找其他医生咨询的时候,诊断结果可能完全不同,有的医生会说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并不是乳腺增生。
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也就意味着“怎么治疗才是正确的、恢复到哪个程度才算是正常?”
就拿上面的B超单来说,并不能根据腺体厚度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十个女性中就有八个可能有乳腺增生,宽泛的定义就像一个大箩筐,什么症状都能一股脑的往“乳腺增生”里面塞。
2.国外是如何诊断乳腺增生的?
压根没有这个医学名词。
国外将这类症状称为“纤维囊性乳房”或者“纤维囊性乳房改变”,之前的医学名词——纤维囊性乳腺疾病在专业领域已经停止使用。
因为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疾病,并且在国外这类诊断也并不常见。
乳腺增生到底是什么?
“乳腺增生”是生理性症状,冠以“乳腺增生”病理性诊断并不合理。
严格上说,乳腺增生并不是疾病。
专家认为这只是一个生理性的变化,并不是病理性的病变,不是炎症更不是肿瘤,只是乳腺在性激素周期变化的作用下,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
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乳房摸着会有肿块(在月经前增大,月经来潮后缩小变软)、乳房出现疼痛感(疼痛随着情绪与月经周期变化而波动,常于月经前或生气郁闷时加重,月经来潮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甚至乳头会有分泌物。
在做超声检查时,会显示腺体比较乱,但其实这影响并不大,只是一种良性变化。
大众对乳腺增生的认知误区
大众接受错误观念,可能只需要一次偶然事件,但是纠正错误观念、普及正确理念,却需要无数人的汗水。
1.乳腺增生会癌变?
不会。临床上有95%的乳腺增生都是良性的,二者并没有直接联系。
真正与乳腺癌相关的是:非典型增生。
即使是非典型增生,也不代表一定会发生癌变。非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发展到乳腺癌几率非常低。
至于如何区分普通增生和非典型乳腺增生,需要借助医学手段,通过病理检查才能确定。
2.乳腺结节就是乳腺增生?
乳腺结节≠乳腺增生。
乳腺结节不是疾病,只是一种症状,许多乳腺的病变都会表现为结节,乳腺增生就是其中一个。除此之外,还有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炎、乳腺癌等。
乳腺增生可能表现出乳腺结节的症状,但是又乳腺结节可并不一定是乳腺增生。
3.摸乳房时,如果有肿块就是乳腺增生?
乳腺肿块是乳腺增生的典型症状之一,具体表现为一侧或者双侧乳房,单个或者多个肿块,呈片块状、结节状、颗粒状等,可能会伴随着触痛感,在月经前增大,月经结束之后就会缩小变软。
单纯通过抚摸来不能准确判断是不是乳腺增生,因为其他的乳腺疾病也会有肿块的症状。
要想准确确定乳腺增生,还需要B超、钼靶等医学手段确诊。
4.胸大是不是更容易得乳腺增生?
胸大的姑娘真烦恼,穿衣服受限、乳房更容易下垂,甚至乳腺增生的谣言也要来插一脚。
我们先来看看乳房的构造,乳房基本上是由乳腺腺体和脂肪组织两部分组成。
胸部大小主要决定于脂肪组织,而乳腺增生发生的位置是在腺体上,二者八竿子都打不着,胸大的朋友们还请放宽心。
5.乳腺增生会不会影响哺乳?
不会。
前文说过,乳腺增生就是由于激素变化,导致乳房腺体过度生长的一种良性改变,对乳房、乳汁都没有不良影响。
当然也不需要用药,正常哺乳就好,很多有乳腺增生的妈妈,在哺乳期还可能会“自愈”。
正确对待乳腺增生
虽然乳腺增生是因为激素变化,但也少不了心理因素的推波助澜。
日常生活中,焦虑、对乳腺增生的恐惧都容易滋生或者加重乳腺增生的症状。保持舒畅的心情、乐观的情绪,才是防御乳腺增生最好的武器。
饮食与生活习惯依然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并不需要刻意禁止与规避饮食,一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就已经为身体做好了防护层。
需要注意的是:激素药物、保健产品、按摩治疗,还是避免使用为好,既缓解不了症状,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症状。
作为一名从医多年的医生,最怕的就是“诊疗乱象”。当患者用同行的诊断结果来向我咨询的时候,我总有种无可辩白的无奈感。
我想用我的医学知识去为患者服务、用我的专业经验为正确认知正名,这是一条漫长而又困难重重的道路。
但我坚信与坚持:多数人终究会站在真理这边,乱象也会在科学的发展下被秩序化。
我也希望大家,别盲目陷入疾病的恐慌中,正确认知、正确治疗才是对身体最好的保护。
责编:吕楠楠
排版:刘平铎丨医学审核:丁淼荣
图片:网络/十月呵护漫画组,侵删
原创文章,请勿转载,商务合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jc/98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