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浆细胞性乳腺炎”当成“乳腺癌”
医院医学影像科
李敏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cellmastitis,PCM),又名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炎。近年来PCM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由于其与急性乳腺炎不同,起病缓慢,临床表现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部分肿块临床表现与肿瘤相似;且其影像表现复杂多样,部分呈肿块形,与乳腺癌鉴别困难,临床极易误诊,造成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同时,如误诊为其它乳腺良性病变:急性乳腺炎、乳腺结核等,治疗不恰当,则可能造成脓腔扩大,瘘管形成,病变迁延不愈。故而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
PCM病因尚不明确,主要学说有:(1)先天性乳头内缩或凹陷畸形,导管发育异常。导致乳腺导管扩张,导管瘀滞不畅,乳管内脂类降解产物分解,反复刺激乳管及乳晕周围组织细胞,出现慢性炎性浸润病变。(2)部分学者认为PCM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导管内分泌物潴留对导管上皮产生化学刺激,引起导管壁炎症浸润及纤维增生,刺激性物质穿破导管溢到管周和乳腺间质,并大量浆细胞浸润。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在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乳腺小叶内、小叶周边、乳腺间质及导管周围均有CD20、CD3阳性的淋巴细胞浸润,也有少量呈CD68阳性的体积较大的巨噬细胞弥漫浸润。(3)有学者从乳头溢液、乳晕部脓肿穿刺或乳头漏管中均分离和培养出厌氧菌,认为该病是厌氧菌在乳管内滋生引起的化脓性炎症,侵及皮下,波及导管,经乳导管穿通后可形成瘘管。(4)内分泌失调,尤其是泌乳素水平升高,长期溢乳加上抵抗力下降可能引起乳管分泌物聚集、阻塞乳管引发乳管周围炎,继而发生PCM。(5)外伤导致乳腺结构的损伤,引起乳孔闭塞。(6)其它:哺乳障碍、吸烟等。
PCM主要发生在非妊娠、非哺乳期的中青年女性,低于乳腺癌患者。临床上PCM即便形成脓肿亦无明显的发热、白细胞升高等菌血症症状,很多情况下见不到典型的乳腺红、肿、热、痛表现。但病变后期脓肿形成合并细菌感染,可能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一部分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代表了炎症反应及急性组织损伤。患者通常以溢乳及发现乳腺肿块就诊,在急性期可出现乳房增大、触痛等,炎症后期累及皮肤,可有皮肤发红、增厚或色素沉着,甚至穿透皮肤形成溃破和瘘管,但通常不会有波动感。肿块型可质地偏硬,活动度稍差,但与胸壁均无粘连。
依据PCM的病程进展及影像表现不同将其分为四期:(1)导管扩张期:PCM的早期可没有明显炎症反应,病理表现为导管上皮不规则增生,导管扩张,管腔扩大,管腔内有大量上皮细胞碎屑及含脂质的分泌物积聚,导管周围组织纤维化,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2)炎症期,此期又可称为“肿块期”。随着导管内积聚物增多,导管呈囊状扩张,或者呈串珠状扩张,导管壁的炎症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加重,导管破坏;进而导管内积聚物穿通导管进入到管周和乳腺间质,发生强烈的炎症反应并形成肉芽肿,病变累及周围乳腺组织,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肿块。坏死组织周围有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尤以浆细胞浸润为主。(3)脓肿期:病变继续进展,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脓肿称为脓肿期,可为单一脓肿,亦可形成多发微脓肿。(4)瘘管期:可形成皮下脓肿,甚至由脓肿穿透皮肤形成瘘管。
与传统的乳腺检查手段如:超声、X线钼靶等比较,MRI具备优良的软组织分辨率、无创、任意方向、多序列成像、且可以显示腋窝及胸壁情况,能够提供全面的病变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信息,对PCM的鉴别诊断具有显著的优势,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
MRI对脓肿期病变最为敏感,弥散加权成像(DWI)呈显著高信号,增强扫描常表现为环形或蜂窝状强化。对于导管扩张期及瘘管期病变能够准确诊断,平扫可显示扩张乳管,增强扫描可显示乳管管壁及周围的强化、瘘管的形态及位置。而对于炎症期,因其在临床表现及影像上均具备恶性病变的征象,如:乳腺体积增大,腋下淋巴结肿大、乳头凹陷、皮肤增厚等,MRI表现:肿块形强化,边缘不规则,强化不均匀,胸肌前水肿、血管聚集征象明显,增强曲线可为平台型及流出型,最易误诊,需与炎性乳癌鉴别。但PCM常与乳晕关系密切,伴乳管扩张及导管结构扭曲,因炎性反应,肿块周围常伴条片状强化、通常无恶性肿瘤的细小毛刺、PCM的脂肪坏死常散在分布,形成特征性的蜂窝样强化、而乳腺癌常为向心性强化和中心坏死。MRI系多序列检查,可提供全面的影像信息,提高对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的准确率,明确其范围及分期,正确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最优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31岁,发现右乳肿块1月就诊。1-2图,右乳外侧象限两个结节样等T1、长T2信号,边缘光滑;可见乳管扩张,白箭头;3图,DWI呈显著高信号;4图,增强后呈串珠样强化,可见两个环形间的线样强化。
33岁,1-2图,右乳头凹陷,乳晕周围见区域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乳管扩张,皮肤水肿增厚,皮下脓肿;3-4图,蜂窝状强化,多发血管影。
37岁,不规则斑片状强化,见瘘管形成,白箭示头示。
总而言之,对于PCM的诊断,必须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信息,才能真正做到明确诊断、减低误诊。必须提醒注意的是,如诊断为PCM,对于积极治疗10-15d症状无缓解者,仍然建议穿刺活检排除乳腺癌。
赞赏
人赞赏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皮肤病治疗最好的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yf/88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