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
林毅,首届“全国名中医”,桂派中医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医院乳腺科学术带头人。
出诊时间:
周一、周四上午:医院大德路总院研修楼10楼乳腺诊疗中心
周二上午:医院医院门诊5楼乳腺科
周三、周五、周六上午:医院医院门诊2楼乳腺科
开栏语
乳房健康不仅仅是美,是爱,更是生命的源泉。乳房是伟大的,同时也是脆弱的。呵护乳房,关爱女性不仅仅是医学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宣岐黄之道,传杏林之义,从名家医案、专方妙法到养生保健、乳病科普,向你娓娓道来。
近来网络上有一种说法叫做“退一步卵巢囊肿,忍一时乳腺增生”,似乎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事实上,乳腺增生的发生的确与女性负性情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家庭矛盾、生活及工作压力大等多种因素引发的焦虑、压抑等负性情绪,都可能导致女性乳腺增生发病率升高。
事实上,中医对乳腺增生与情志的因果关系早有认识。中医学认为,人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精神状态一旦异常,可致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女子乳房属胃,乳头属肝,脾与胃相表里,故乳腺增生的发生与肝、脾、胃等脏腑相关。肝喜条达恶抑郁,若忧思郁怒,肝气不舒,失于疏泄,肝郁气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则痰湿内蕴;肝脾两伤,无形之气与有形之痰交凝瘀滞而成块,蕴结于乳房胃络,乳络经脉阻塞不通,导致乳房出现增生结节甚至结块并伴发疼痛。由此可知,乳腺增生的发生以情志不畅为首要因素。现代工作生活压力大、节奏快、竞争强,加之女性相比男性更具多愁善感的特点,导致女性常常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及心理问题,尤其以城市、发达地区、高学历女性为多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活压力增大,乳腺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中以乳腺增生最为常见,覆盖人群广,约70-80%的育龄期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周期性的乳房疼痛,乳腺腺体增厚或出现团块,并有压痛。乳房疼痛多出现在月经来潮前7天左右,多为胀痛、针刺样痛或压痛,并可向腋窝、肩背部或上肢放射,症状重者连衣服摩擦、胸罩压迫都会感到明显疼痛,月经后疼痛缓解或消失。情绪改变如生气、紧张、发怒、焦虑、抑郁等,工作紧张、生活无规律、劳累过度或天气变化等都可能使上述症状加重。虽然乳腺增生是最常见的女性多发病,但并不是无从预防的。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应该如何预防乳腺增生的发生呢?
一、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情志不畅是乳腺增生的首要因素,因此想要预防乳腺增生及减轻症状,调理情志尤为关键。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事情乐观豁达,尽量减少过度紧张和焦虑状态。若产生不良情绪,要及时宣泄疏解,可以向亲友倾诉或转移注意力,以免增加心理负担。在工作之余,可外出旅游散心,舒缓快节奏生活带来的身心压力。
二、保持均衡的饮食
有关乳腺增生发生的危险因素中,长期食用高脂肪、高动物蛋白质的膳食,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体重过重或肥胖占主要原因。因此预防乳腺增生,应该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粗细搭配,品种多样,以低脂、低胆固醇类膳食为主,增加植物蛋白质和粗纤维的摄入。减少含雌激素类食物,比如胎盘、雪蛤、羊胎素的摄入。忌暴饮暴食,饥饱适度,少食甜品、少饮酒,少食红肉、油炸类食物,控制热量摄入,减少脂肪积聚,防止病从口入。
三、坚持适当的运动
有研究显示,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可以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除了打球、游泳、跑步或健步走之外,还可选择运动强度不大的“林毅女性养生导引功”等日常养生操,有助于疏通经络、调畅情志,达到乳房疾病未病先防的效果。
四、早睡早起不熬夜
中医理论认为“卧则血归于肝”,而凌晨1-3点属于足厥阴肝经旺的时候,这段时间熟睡才能养好肝血,有助于女性月经周期更加规律,气血充足,运行通畅,减少乳房疼痛和肿块的发生。因此,要想乳房好、身体强,建议女性朋友最迟应在晚上11时前就寝入睡。
五、重视乳腺的定期检查
提高预防保健意识,坚持乳腺定期检查,是保护乳腺、早防早诊的重要手段。日常可进行乳房自查,通过观察、触摸,检查有无外形变化、局部增厚或硬结肿块等,医院由乳腺专科医生进行体检,必要时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提倡健康女性坚持每年1~2次的专科检查。
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记载:“圣人不治以病治未病”,传统中医向来倡导治未病,以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标。通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增强机体正气以御外邪。在乳腺疾病的应用上亦是如此,防患于未然是降低乳腺增生的有效途径。“快乐”是乳腺疾病的一剂良药,保持良好心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与日常运动,定时进行乳房健康检查,希望广大女性都能远离乳腺疾病的困扰!
供稿:林毅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任芷萱郭莉司徒红林
编辑:卢悦明责编:宋莉萍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yf/98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