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属而言,患者能够“死里逃生”已是不幸中的万幸,然而,对于部分未能完全痊愈的患者来说,后遗症却是“生不如死”的体验,比如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甚至偏瘫等。突发脑出血后“捡回一条命”的李先生就对此深有感触。
幸运的是,他医院康复科多管齐下的治疗,从术后左侧身体偏瘫、无法自理,到能够行走自如、回归社会,他仿佛“重生”一般。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康复科带头人、副主任中医师戚红亮及其康复团队。
▲医院。
据悉,自今年开科以来,位于东江医院康复科坚持“两条腿走路”———中医特色的传统康复与先进科学的现代康复并用,为病情稳定的脑血管意外患者、骨伤患者和各类疼痛患者,提供绿色高效的综合康复治疗,让其能够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接下来,该科将建立两个中心(传统疗法中心、现代康复中心)、两个病区(神经康复病区、疼痛康复病区),致力打造我市最具中医特色的康复医疗中心。
病例回放
48岁偏瘫患者重新站了起来
10月29日是第12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卒中”。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接近万人。如今,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不规律的饮食及不良生活方式,脑卒中的发生越来越年轻化,今年我市就出现过一例28岁中风患者。
文中开头提到的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年轻化患者。今年48岁的他在7月的一天早晨,起来如厕时突然晕倒在地上,家人发现后急忙拨打医院治疗,经过CT检查发现,颅内出血量约为25毫升,治疗后生命并无大碍,却留下了严重后遗症:左侧肢体乏力、麻木等症状,一个月后依然不能坐立及行走。
回忆起当时的窘境,李先生的妻子心有余悸:他是家庭的顶梁柱,突然间就连路都走不了,生活还需要别人照顾,大家都实在接受不了,尤其他自己更是感觉生不如死。
▲康复科副主任戚红亮(右一)和同事探讨脑析片。
8月12日,李先生在妻子的陪伴下来到医院康复科。戚红亮回忆说,当时李先生神志清楚,能和医务人员正常交流,但左侧肢体瘫软无力,上肢不能抬举,下肢只能在床上平移,血压偏高。“考虑到李先生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嗜好烟酒,容易性情急躁,宜滋阴平肝,活血通络。所以我们的治疗方案是中医康复配合现代康复治疗。”
一方面,戚红亮和康复科的医护人员时常开导李先生,鼓励他配合康复治疗;另一方面,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手足十二针、刺血疗法、刮痧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等多管齐下。经过1个疗程共15天的治疗,李先生已可以独立坐稳,手臂稍能上举,1个月后,便能在别人的搀扶下行走约米。“在医生指导下他坚持功能锻炼,饮食作息规律,还改掉了急脾气,简直像变了个人。”妻子表示,李先生对自己的康复信心满满,仿佛又重新活过来了。
转型升级
立足于中医的康复科应运而生
其实,李先生的痛苦经历只是众多脑血管意外患者及其家庭的缩影。
“康复科的诊治范畴很广,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只是其中一类。”戚红亮解释说,康复治疗是一门促进患者和残疾人身心功能康复的新学科,旨在满足人们对意外伤害、疾病所致的残疾、手术后的各项功能恢复的需求,让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开启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融入社会。
▲康复科医护人员做病例探讨。
今年6月,医院新组建的康复科在东江新城院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集医疗、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临床学科。立足于中医,围绕“科室有特色,个人有专长”的理念开展学科建设,以神经康复为发展方向,中风康复为专科特色。
目前,康复科业务用房面积约平方米,设有病房及传统康复治疗区、现代康复治疗区。现开展有物理因子治疗(包括声、光、电、磁等)、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牵引治疗、针灸治疗(包括火针、针刀、埋线、埋针、雷火灸、穴位注射等)、正骨推拿、中药熏蒸、中药外敷等康复治疗项目。诊治范围涵盖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骨科疾病的康复和内科疾病的康复等。
苦练内功
探索运用醒脑开窍法和火针法
医院重点打造科室之一,其特色也显而易见———以中医适宜技术为基础,辅以现代康复手段,提倡“绿色疗法”,建立“绿色病房”,以满足广大市民对康复及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期间,该科也苦练内功,探索出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康复治疗方法。
其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醒脑开窍针刺法”。戚红亮介绍说,醒脑开窍针刺法是年由石学敏院士提出和创立的。该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有关理论和30多年的临床实践所形成的中风病综合诊疗体系。它针对“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的总病机,确立了“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治则。同时对针刺配伍腧穴操作进行了量学规范,并通过了科学实验的验证,对针灸治疗中风病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可作为脑梗死超早期介人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尤其今年戚红亮前往北京进修后,对醒脑开窍针刺法的规范和灵活运用更是炉火纯青。目前,该科接收的不少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就采用此法做康复治疗,因见效快而让患者深受鼓舞,备受家属好评。
火医院康复科的特色疗法之一。“火针疗法是指,将特制的粗细针具在火上烧红后,刺于选定部位或穴位速进速出的一种疗法,该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戚红亮告诉记者,火针疗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兼备银针和艾灸的双重功效,因而可温、可补,能实现温阳、通络。
据悉,火针疗法的适应症很广,包括内科:头痛、头晕、三叉神经痛、腮腺炎、面瘫、面肌痉挛、哮喘、中风后遗症、痛风等;骨科: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跟骨骨刺、腱鞘囊肿、腱鞘炎等;妇科:痛经、子宫肌瘤、乳腺炎、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外阴白斑等;五官科:麦粒肿、牙痛、鼻息肉、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等;还有皮肤科: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座疮、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白癜风等,治疗疗程短,而且不易复发。
▲康复科医生为患者治疗。
齐头并进
打造绿色病房,推进神经康复
一枝独秀不是春。戚红亮深知,科室要全面发展,仅凭两项“独门绝技”是不够的。为此,该科将以“两条腿”走路齐头并进:
一方面,开展好中医适宜技术,以传统中医治疗为特色,减少药物治疗的依赖,突出中医康复品牌,打造绿色病房。目前开展的项目包括普通针刺、温针、火针、梅花针、雷火灸、麦粒灸、热敏灸、推拿、整脊、小针刀、火疗、刮痧、平衡罐、穴位注射、放血治疗、埋线治疗、中药外敷、物理因子治疗(低、中频)等中医特色疗法。下一步将重点开展“雷火灸、扶阳灸”。
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神经康复,建立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据统计,惠州市每年新发卒中病人约1万人,其中70%~80%的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而医院康复科病房总数不到张,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该科将以神经康复为发展方向,以脑卒中康复为专科特色。
具体来说,该科将主要开展以下4类康复治疗项目:
01
脑血管疾病(中风)康复治疗
针对中风病的各个时期采用药物、现代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理疗等综合治疗手段进行个体化治疗。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方面,开展了运动疗法、理疗、各种促通技术的应用、作业治疗、言语与认知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等。
02
颈肩腰腿痛康复治疗
针对颈肩腰腿痛病程迁延、易复发的特点,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及针灸特色,开展穴位埋线、穴位埋针、穴位贴敷、药物外敷、中药熏蒸、耳针疗法、梅花针疗法、刺络放血疗法、三棱针点刺、火针、毫火针疗法、拔罐、刮痧、正骨推拿、艾灸及针刀等传统和现代治疗技术,并根据病情的特点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03
骨、关节康复治疗
应用康复训练及理疗设备对急性的肌肉、韧带的扭伤、挫伤、拉伤和术后功能障碍进行康复治疗,促进肌力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减轻疼痛,恢复功能。包括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正骨推拿、康复训练、针灸、针刀、中药熏蒸、中药外敷等。
04
摄食-吞咽障碍康复治疗
包括头针、项针、吞咽功能训练、局部低频电刺激等。
在此基础上,一幅以绿色疗法为导向的康复科发展蓝图正在铺开———未来3年,该科将发展拥有两个中心(传统疗法中心、现代康复中心)、两个病区(神经康复病区、疼痛康复病区),从而进一步成为我市最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疗中心。
温馨提醒
并非中风患者才需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对于手术后遗留有功能障碍或疼痛未达到手术指针的患者来说都是尤为重要的,而且越早进行越好。据了解,手术后的病人基本上都需要进行康复治疗,比如患有脑梗塞的病人,病情一旦稳定后就需要进行早期康复,这对病人的神经恢复有很大的帮助。如果病人错过康复治疗最佳时期,会很容易引起关节僵硬等肢体残疾,进而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的认识误区是“只有中风患者才需康复治疗”。其实,除了脑中风患者,骨伤、颅脑损伤、脊髓损伤等疾病都需进行康复治疗。与此同时,许多疾病的急慢性期都可以接受康复治疗,比如骨关节病变、小儿肺炎、糖尿病足、颈肩腰腿痛等都可以通过康复治疗得到缓解和治愈。
来源:惠州日报
更多健康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yf/98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