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性乳腺炎:
1、病原与流行病学: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其他如肺炎链球菌、化脓链球菌、兽疫链球菌等。
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是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体。凡有奶牛的地方都有这些菌的存在。皮肤、乳头及乳腺内也存在无乳链球菌。病牛的乳房是感染病原的主要来源。污染的环境、挤奶用具上可存活3周。
这三种菌的形态相似,无乳链球菌形成长链,停乳链球菌形成中等长度的链,乳房链球菌的链较短。无乳链球菌属于B群菌,停乳链球菌属于C群型菌,乳房链球菌尚未定型。化脓链球菌为A型
无乳链球菌是奶牛高度传染的病原菌,在自然条件下,由牛舍内的无乳链球菌变种C菌株引起感染。无乳链球菌仅在乳腺内可以长期存活,而在健康或受损的牛体皮肤上存活时间较短。无乳链球菌的奶如果消毒不好可以感染人软膜蛛网膜炎、尿生殖道感染。
据国外报道,在未采取有效措施的大型牧场无乳链球菌的乳腺炎的发病率25%。在有良好管理、卫生防疫措施得当和进行有效治疗的牧场,发病率较低。在大灌奶体细胞计数高的牧场,无乳链球菌乳腺炎发病率就高。无乳链球菌的损失是产奶量的降低,在感染牛群中可减少奶产量的10——15%,个别的可达25%的损失。乳腺炎病牛乳腺的生产性能不完全丧失,但产奶量的降低非常明显。同时奶牛的生产年限平均少了1个泌乳周期。
停乳链球菌性乳腺炎类似于无乳链球菌性乳腺炎,所造成的损伤是产奶量的降低。
乳房链球菌是在奶牛的皮肤、扁桃体、鼻镜等部位上的常在菌,在牛场的环境也有该菌,乳头被环境中的乳房链球菌感染引起乳腺炎。
2、发病机理
病初,细菌进入乳头管内,迅速繁殖,细菌穿透管壁进入淋巴管,并进入淋巴结内,与此同时嗜中性白细胞游出进入输乳管,细菌组织内入侵阶段,出现短时间的体温升高与全身反应。细菌感染引起腺泡和输乳管上皮的损伤,乳汁滞留于乳腺内,泌乳机能下降,叶间组织的纤维变性和腺泡退化,由于感染持续存在,导致更多的腺泡受到损害,发病乳区的纤维变性增加,泌乳功能逐渐丧失,最终乳腺发生萎缩。
3、临床症状:
急性型;个别牛发病后体温升高1-2天,乳腺出现炎症反应,乳腺肿胀、疼痛、温热,奶牛采食量降低,属于III型乳腺炎。大多数牛乳腺炎属于II型或1型乳腺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乳腺炎症不消退,经2周不能治愈的牛转为慢性乳腺炎。
慢性乳腺炎,乳腺无明显肿胀,仅仅在乳腺下部和乳池周围可触及到一些小的硬结,也有的乳腺增生、纤维化。奶稀薄,有凝块。
慢性乳腺炎牛的奶汁性状可能恢复正常,但产奶量不能恢复。
4、诊断:无菌采取新发乳腺炎牛的奶样,用乳汁离心沉淀物涂片、GLS染色、镜检,发现链球菌及大量白细胞即可初步诊断为链球菌性乳腺炎。确定诊断需进行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革兰氏阳性的球菌,进行触酶试验后为触酶阳性,则为链球菌。链球菌的分组可利用链球菌分组试剂盒进行区分.无乳链球菌还可用CAMP试验鉴别
无乳链球菌性乳腺炎,在急性阶段细菌侵入乳腺组织时,乳汁中实际上可能不存在细菌,因而培养基上可能不长菌。临床症状明显后乳汁中的细菌数量才升高。当乳腺组织发生退行性变或纤维性变性时乳汁中的细菌有降低。
防治:
预防;蒲公英超微粉60-90g;治疗: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或者配合蒲公英,或蒲芪青王散。
此文版权归属于“中国奶业”公众中科医院专家微信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zz/88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