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富田桥游浆豆腐:湖湘人不能忘怀的情结和味道
涟源台刘果林 吴农兵 梁承宇
豆腐,是中国百姓家庭餐桌上最平常的一道菜肴。然而,在湘中涟源市荷塘镇这个叫富田桥的小村庄,一种祖传的游浆豆腐干,却以其沁人心脾的醇香和回味悠长的嚼劲征服着人们的味蕾,成为二百多年来薪火不绝的美食传奇,也成为一代代湖湘人不能忘怀的情结和味道。
“富田桥的曾泰顺,是清代乾隆时传下来的一个专做豆腐干的老字号。曾泰顺干子豆腐形似骨牌,所以又叫骨牌豆腐,它外观色泽金黄,你把它这样扭一百八十度,它也不会断,十分筋道,但是你看里面,非常非常鲜嫩。
清乾隆初叶,曾氏先祖尚奇公首创富田桥曾氏游浆豆腐,距今已有二百八十余年历史。自尚奇公以来,法脉不息,代有传人,曾氏家族遵循“做游浆豆腐,做良心豆腐”的祖训,口传心授经久不息,传承至今已有十三代。
奶奶周秋莲:“要做游浆豆腐,要做良心豆腐……”
曾氏游浆豆腐为纯手工制作,工艺包括择豆、浸豆、磨豆、过滤、冲浆、游浆、上匣、翻板、划块、上盐、排豆腐、烘烤、回润、王糖膏煮豆腐、包装共计十五道工序,其中关键工序为“游浆”。
自汉代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以来,豆腐制作普遍采用石膏或卤水点浆,而富田桥曾氏游浆豆腐独辟蹊径,不用任何添加剂,而是采用上锅豆腐滤出的“浊水”加入下锅豆浆中进行游浆。游浆师傅根据气候节令的变化,豆浆的浓淡和温度,浊水的老嫩等控制游浆的节奏和时间长短,以求达到最佳的口感。
曾氏豆腐第十三代传人曾有元:“游浆是曾氏豆腐的核心和灵魂。这是一个游浆师傅与豆浆的对话过程。游浆师傅的经验累积过程,就是一个技进乎道的成长过程。”
然而,游浆豆腐制作工艺繁杂,光是一锅豆浆形成豆腐,就要游浆转以上,加上游浆工艺易学难精,如何将这一独门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已成为了曾氏豆腐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此,第十三代代表性传承人曾有元打破门户之见,以全新的理念拓展游浆豆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路径,传艺不再局限于曾氏本门,并着手在制作工艺、传统器物、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整理、挖掘、保护和弘扬。
:富田桥(曾氏)豆腐游浆老师傅:
“富田桥(曾氏)豆腐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早就超越了美食本身,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内涵年,有一位姓龙的台胞专程来买富田桥曾氏豆腐干。他说他的父亲生了一场大病,什么都不想吃,就想湖南老家的的富田桥豆腐干子……”
目前,曾有元已累计投入余万元用于厂房建设、设备改造、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技术改进等升级改造事宜,已成功注册“曾泰顺”、“富田桥曾氏”两个商标,工作技艺收录入娄底、涟源两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次获邀参加市级、省级农特产品展销会,被多家政府网站收入地方特产名录。
赞赏
长按治疗白癜风秘方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zz/95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