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33岁。
主诉:右乳房肿物逐渐增大伴疼痛半年。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出现右侧乳房疼痛,皮肤红肿,无发热,无盗汗,无体重明显下降。就诊于外院行PPD试验阳性及胸部CT检查,考虑右胸膜结核侵犯右侧乳腺,故给予抗结核治疗两个月,效果不佳,遂于1个月前停药。遂就诊于我院门诊,行脓肿穿刺抗酸杆菌染色试验阴性。现患者为明确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病房。患者自发病以来,偶觉乏力,饮食较差,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既往体健,4医院行乳腺增生切除手术。
实验室检查:WBC5.58×/L;CA15-.79U/ml(正常值:0-25.00U/ml);CA.59U/ml(正常值:0-35.00U/ml);甲胎蛋白1.33ng/ml(正常值:0-7.00ng/ml);癌胚抗原0.ng/ml(正常值:0-4.7ng/ml)。
专科查体:双乳发育正常,双侧对称。乳头无偏斜、凹陷及溢液,无橘皮征,酒窝征(-)。右乳外下距乳头5cm可见一大小约3×5cm肿物,肿物周围皮肤红肿,局部皮温不高,无破溃,乳房10点处距乳头3cm可见1长约2cm弧形手术瘢痕,触诊有握雪感,右侧腋窝胸肌群淋巴结可及一大约1×1cm大小淋巴结,质韧,活动度好,无压痛。左侧腋窝及双侧锁骨上下淋巴结未及肿大。
超声:无。
CT/MRI扫描:乳腺MR平扫:检查设备为GEDiscoveryMRw3.0T,患者取俯卧位,乳腺表面线圈,扫描范围包括双乳腺和腋窝区。常规扫描序列如下,轴位T1WI,TR4.5ms,TE2.1ms,扫描层厚3mm、层间距1.5mm,矩阵×,FOV35cm×35cm;轴位T2WI(AxT2FSE-IDEALASSET),TRms,TE81.5ms,扫描层厚6mm、层间距7.5mm,矩阵×,FOV35cm×35cm;矢状位T2WI(SagfsT2FSE),TRms,TE86.3ms,扫描层厚4mm、层间距5mm,矩阵×,FOV22cm×22cm;DWI(AxSTIR-DWIShim),b=s/mm2,TRms,TE75.9ms,扫描层厚4mm、层间距5mm,矩阵×,FOV35cm×35cm。
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动态扫描持续时间1.6s,获得时间52s。对比剂为Gd-DTPA(0.1mmol/kg体质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手背浅静脉以3.0ml/s流率团注,并跟注20ml的生理盐水。注药的同时开始灌注成像采集,后立即采集T1WI增强图像,采用VIBRANT序列,TR4.5ms,TE2.1,扫描层厚3mm、层间距1.5mm,矩阵×,FOV35cm×35cm。
二、病例问答挑战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ABCD
本病例MR图像特点:右乳外下象限大片状异常信号,向外压迫乳房皮肤至乳房膨隆,乳房皮肤增厚,向内延伸入胸大肌,并与胸膜相连,其内T1WI低信号,T2WI为明显高信号,大小约5.4×4.1×3.8cm,病灶形成多个相通的腔,内部在DWI上呈某些高信号,ADC值明显减低,增强扫描病变壁明显强化,中央成分无强化,强化后内壁较清楚、光滑,强化曲线呈渐升型,三维血管重建病灶周围血管略增多。故本题ABCD均为正确答案。
问题2: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A乳腺结核
B乳腺脓肿
C浆细胞性乳腺炎
D乳腺粘液腺癌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A
手术所见
术中探查见右侧乳头下方一带蒂实性肿物,大小约5*3.5cm,质韧,肿物边界清晰,蒂部侵及胸大肌、第5肋间肌及胸膜,沿第五肋间肌横断肿物蒂部,肿物剖面呈可见干酪样坏死。术中诊断“右乳腺结核性脓肿”,完整切除肿物及少量腺体组织,送冰冻病理检查,冰冻病理回报:肉芽肿性炎。
手术病理
(右侧)乳腺导管小叶周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可见大片干酪性坏死区域,周围可见上皮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构成的肉芽肿,部分区域成片的泡沫样组织细胞,特殊染色结果:PAS(—),抗酸(未找见阳性杆菌),结核病变可能大。
病理诊断
(右乳)乳腺结核可能大。
三、诊断分析思路
1本病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
乳腺MR平扫及增强可见右乳病灶位于外下象限,呈大片状,病灶似由多个腔融合而成,向内延伸入胸大肌,并与胸膜相连,其内T1WI低信号,T2WI为明显高信号,并可见稍短T1长T2薄壁,DWI上病变内部呈明显高信号,ADC值低,约0.92×10-3mm2/s。增强扫描病变显示更清晰,薄壁明显强化,内壁光滑,中央液性成分无强化,壁的强化曲线呈渐升型,三维血管重建病灶周围血管略增多。根据以上表现考虑病变为脓肿性病变可能大。
2本病例的读片思路
(1)发现病变与认证
本病例乳腺MRI扫描发现本病变较为容易,特别是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更有助于显示病灶的形态学特征,有助于判定病灶的血液供应情况。本病例基本征象为不规则形,多腔、有薄壁及液性内容物、内容物弥散受限、壁的强化曲线渐升型的占位性病灶。
(2)定位诊断
乳腺MR平扫及增强扫描后判断病灶位于左乳外下方,并向胸大肌侵犯,病变主题位于乳腺,胸大肌病灶为乳腺病变的延伸,大致观察胸膜及肺内未见明显病变,所以考虑病变起自于乳腺可能大。
(3)定性诊断
乳腺MR提示右乳病变,薄壁多腔,病变内为液性成分可能,DWI明显高信号,ADC值减低,提示腔内容物弥散受限,可能较粘稠或含细胞成分较多,增强后壁有强化,增强后的内壁光滑、外壁模糊、边界不清,强化曲线为I型渐升型,提示良性强化曲线,因此,考虑病变为恶性的可能性小,首先考虑为炎性病变合并脓肿形成。
病例供稿:医院放射科陈皓
专家点评
1诊断要点
本病例特点为年轻女性,慢性病程,发现右侧乳腺病变,PPD试验阳性,MR提示右乳病变薄壁,病变内为液性成分可能,DWI明显高信号,ADC值减低,提示腔内容物弥散受限,可能较粘稠或含细胞成分较多,增强后壁有强化,增强后的内壁光滑、外壁模糊、边界不清,强化曲线为渐升型,I型曲线多提示良性病变,因此,考虑病变为恶性的可能性小,首先考虑为炎性病变合并脓肿形成。但是患者病史达半年,且无发热症状,不符合急性乳腺炎脓肿形成的表现,结合其PPD试验(+),推测病变可能为结核性脓疡,其形态学表现及向胸壁延伸的行为亦符合结核寒性脓疡的流注方式。
2鉴别诊断
(1)乳腺脓肿
乳腺脓肿多在急性乳腺炎的基础上发生,好发于哺乳期女性,急性病程,有发热的症状,局部乳房红肿热痛明显,脓肿形成表现为类圆形单发或多发囊性病灶,脓腔内大量炎症细胞、微生物、蛋白质、坏死组织及渗出液等,黏滞性较强,水分子扩散明显受限,故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ADC值减低,增强后脓肿内壁光滑,外壁模糊,脓壁增强曲线渐升型。乳腺脓肿MRI与结核寒性脓肿类似,但前者因有乳腺炎的基础,所以脓肿周围炎症性渗出重,表现为乳腺组织水肿,多发斑片状、点条状T2WI高信号,增强后有强化,DWI亦表现为高信号,而结核脓肿周围炎性反应较轻。
(2)浆细胞性乳腺炎
可发生在青春期后任何年龄,多为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女性,发病部位多位于乳晕周围,可累及乳腺深部的一个或多个象限,区别于结核。浆细胞性乳腺炎脓肿期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局部会出现皮肤潮红,原有的肿块软化,疼痛或隐痛,MRI表现与结核相似,可见单个或多发相通的脓腔,脓肿周围乳腺小梁增厚,MRI另可见患乳皮肤增厚,乳头凹陷,皮下脓肿形成,瘘管形成等。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脓肿因脓液黏稠性,故DWI也呈高信号,ADC值减低。增强曲线为I或II型。脓肿周围乳腺炎表现为多发的导管扩张,扩张导管内因有白色脂样分泌物聚集,故T1WI可见是为导管内高信号,而结核不会出现此征象。
(3)乳腺粘液癌
粘液癌MRI表现为乳腺内单发或多发的病灶,因病变含较多粘液成分,在T2WI上为明显高信号,增强后也可呈环形强化,但脓肿所见的光滑内壁在粘液癌中不会出现,环形强化代表肿瘤的周边血供丰富,并非坏死液化形成的囊壁,DWI信号增高,但ADC值因为粘液成分存在往往较高,可作为它与脓肿性病变的鉴别点,此外粘液癌不会出现类似结核脓疡的向周围流注的征象。
点评专家:医院放射科陈皓
参考文献
1.TewariM,ShuklaHS.Breasttuberculosis:diagnosis,clinicalfeaturesmanagement.IndianJMedRes,,(2):-.
2.曾献军,段文锋,方磊,等.乳腺结核的临床及MRI特点,中华放射学杂志,,45(12):0-2.
3.LinTL,ChiSY,LiuJW,etal.Tuberculosisofthebreast;10years′experienceinoneinstitution.IntJTubercLungDis,,14(6):-.
4.盛美红,何玉泉,沈云霞,等.乳腺结核3例影像学表现.南通医学院学报,,29(6):-.
快扫码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治白癜风郑州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zz/95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