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玉老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著名张八卦外科第六代传人,河南省名中医,河南省中西医结合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疑难乳腺病专家会诊中心主任,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外科临床50年,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传承研制了多种疗效确切的丸,散,膏,丹。擅长治疗:擅长以中医中药传统疗法诊治乳腺,甲状腺,皮肤性病,周围血管,各种疮疡等外科疑难杂症。尤其是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毒副反应、预防复发转移,乳腺、甲状腺多发结节,甲亢,乳腺增生,乳腺炎,乳汁不足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对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痤疮,湿疹,激素性皮炎,尖锐湿疣等病也有独特的经验方药。
肉芽肿性乳腺炎为何属中医“乳疽”的范畴?
肉芽肿性乳腺炎,根据其发病急骤,肿块较大,初期皮色不变,质地坚硬,肿而难腐,腐而难溃,溃而难敛,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等特点,应属于中医“乳疽”的范畴。复习文献大多学者以乳痈论治,似乎有失方向。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曰:“痈者,壅也,为阳,属六腑毒腾于外,其发暴而所患浮浅......故易肿、易脓、易腐、易敛”。“疽者,沮也,为阴,属五脏毒攻于内,其发缓而所患深沉,气血为毒邪所阻,难治之症也”。临床所见肉芽肿性乳腺炎与哺乳期细菌感染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之“乳痈”、“粉刺性乳痈”在病因、病机、症候特点等有本质上的区别,辨证立法、遣方用药都会出入很大。为了与一般性乳痈区别,建议以“乳疽”命名。
怎样鉴别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
1.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已婚经产妇女性,以27-40岁年龄段较多,50岁以上也有,平均33岁左右;
2.多发生于停止哺乳后6个月至7岁,平均3岁左右;
3.多发生于一侧乳房,也可双乳皆患病;
4.多突然发病,出现乳房疼痛,继之出现肿块,多有乳房一个象限波及其他象限,多有外周腺体波及至乳晕区;
5.肿块较大,边界不清,质地较硬,可与皮肤粘连。开始皮色不变,化脓明显时皮色渐红。有挤压痛或明显挤压痛。
6.部分病例可有乳头凹陷,溢液;发热,关节疼痛,下肢结节性红斑等并发症;
7.肿块大多化脓,快者一周半月,慢则数月不等;可一处脓肿溃破至愈,亦可多个脓肿呈地道样窜通,此伏彼起,连绵不绝;溃破脓液可为黄白稠厚,亦可淡红洗肉水样、淡黄、淡白清水样;
8.脓肿溃破后可脓出肿消口敛,亦可脓出肿不消,或胬肉外突高出皮外,或深邃窦道久不愈合;
9.可参考彩超,核磁共振,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液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异常变化。最可靠的是病理报告。
10.排除急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癌等病。
具有发病迅速、病变范围广泛,病症变化多端,病程反复缠绵等特点。公认最有效的手术切除治疗,有很高的治愈率,疗程较短,但手术治疗也存在相对的不足:手术医生看到的是大体标本,而病理医生只能看到细微的局部,一个蜡块包埋的组织块不超过1平方厘米面积,低倍看组织结构,高倍看细胞成分与性质。外科疾病的诊断一般都以病理为金标准,但病理也不是万能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也经常有犯难和错误之处,也正因为此,才有疑难病理会诊中心和病理鉴定机构,目前很多地方病理科还是研究GLM的瓶颈。另外小范围病灶清除,很难清除彻底,容易造成切口愈合困难及术后的复发,虽然较大范围病灶彻底清除,能减少可能的复发率,但手术会留下巨大创面,造成乳腺空洞,严重破坏乳房外形,给患者留下永久性残缺的心理阴影。以至于成为乳腺疾病中的疑难病,有“不死的癌症”、“炎症中的癌症”之说。中医中药治疗此病,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特色,尽管病程较长,但可以不住院,费用低,方便就医,毒副作用小;不需大损伤性手术,完全可以痊愈,能基本保全乳房外形美观。
门诊早期白癜风是否能治愈北京哪里白癜风病看的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zz/9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