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rectusabdominisdiastasis,RAD)是指双侧腹直肌之间的距离异常增宽,常见于产后宝妈,其本质是怀孕时肚皮被过渡拉伸,导致了腹壁肌肉和腱膜的部分破坏,我们腹壁纵向的中线(医学上称为白线),变薄变宽,使得原本贴近的两侧腹直肌向外分离。有研究统计,腹直肌分离症在初产妇中发生率30%,在二次妊娠中发生率高达60%以上。
二、腹直肌分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生理原因
女性在怀孕后,为容纳逐渐增大的子宫,腹部原本平行连接的左右两条腹直肌逐渐分离,其交叉纤维被不断地拉长,当超过一定限度时,皮肤弹性纤维发生断裂,腹直肌腱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离,使腹壁明显扩张变薄,腹壁突出肌肉—腹直肌逐渐出现分离状态。
2.饮食影响
女性怀孕期间,由于身体内分泌影响,尤其孕早期饮食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口味嗜好发生改变,常出现偏食、厌食现象。有些孕妇因担心肥胖,主动少吃,导致营养不良,机体组织弹性不足。还有些孕妇则不适当控制饮食,多吃高热量的食物,造成组织弹性下降,同时导致胎儿体重增长过快,容易长成巨大儿,导致腹壁扩张更明显。
3.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适应性整体会下降,机体的皮肤、韧带、肌纤维的弹性与韧性下降,故高龄产妇腹直肌分离的发病率更高,分离程度更严重,产后身体恢复所需时间相对需要更长。
4.运动缺乏
现在的家庭结构比较特殊,妈咪怀孕后,一般被当做“女皇”,得到很好的“照顾”,躺着的时间较多,腹部肌群逐渐弱化。
5.衣着影响
有些孕妇因嫌弃穿托腹裤或托腹带不透气、有束缚感而选择肥大的衣服,对躯干几乎没有一点束缚力,使承托胎儿的力量完全落在了腹肌上。随着胎儿体重的不断增长,腹部肌肉不堪重负,发生分离。
6.腹部手术史
剖腹产手术或其他腹部手术可能直接损伤前腹壁肌群及其腱膜组织,局部损伤处靠疤痕愈合,而疤痕组织的强度和弹性功能都会减弱,会导致产后腹直肌分离状态无法恢复,甚至进一步加重。
三、腹直肌分离有什么危害?
1、腰背痛:
腰背痛是指腰部或下背部疼痛。大部分单纯的腰背痛是因为肌肉痉挛所引起,也就是说是一种不正常的收缩挤压到背部某部分的神经,因而使组织和肌肉得不到足够的营养,造成背部肌肉疼痛。腹壁肌肉功能减退,腹直肌分离导致腹壁增大,腹腔器官不能在自己原有的位置上,腹壁负担也大,腰背部需要承担非常大的腹部重量,容易导致腰背肌肉疼痛。
2、腹壁形体、外观的改变:
生育后由于腹壁的张力和弹性大不如前,轻度的腹直肌分离可渐渐愈合,严重的腹直肌分离很少能自行愈合,因此易使腹腔内的脏器向外膨隆,同时伴随着产后腹壁脂肪的增厚,就变成了很形象的“青蛙肚”:上下腹分界明显,,下腹部膨隆、增厚,重者可呈鼓状,腰围增粗,腹性肥胖。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生活质量不同程度的下降。
3、其他:内脏压迫、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漏尿、便秘等。
四、如何判断是否有腹直肌分离?
1.仰卧屈膝,放松腹部肌肉;手置腹部肚脐以上,掌心正对下巴方向;自然吸气,后吐气,缓慢抬起上身看向肚脐,指尖下压腹部;此时腹部出现的凹沟即为腹直肌分离部位;以手指度量分离宽度。1-2指通常在正常范围内,超过2指考虑腹直肌分离。
2、肌肉B超不仅能有效评估腹直肌分离的程度,还评估腹壁肌肉组织的功能情况,而且没有辐射,是产后腹直肌分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五、腹直肌分离是不是都需要治疗呢?
女性怀孕的时候,腹部隆起,腹白线也会相应增宽,腹直肌略向外侧偏离。等到生产后,就会象弹簧去除外力作用后恢复正常。大部分产后半年到一年腹白线的宽度就会恢复到产前水平,腹直肌也回到原来的位置。但如果因为孩子过大、羊水过多、多次妊娠后,同时腹白线的强度又不够时,就会出现弹簧拉过头恢复不了情况,腹白线松弛变宽达到3-4厘米以上,需要到正规盆底中心或者产后康复科进行修复。如果是产后两三年后才发现分离再进行锻炼及治疗的话,效果就会变差。
六、腹直肌分离有什么好的预防?
腹直肌分离是常见的怀宝宝“后遗症”,孕早期分离的发生率为0,之后的3个月为27%,最后的3个月为66%,产后5-12周发生率为36%。不要不重视自己孕期腰酸背痛的现象,那很有可能就是腹直肌分离的信号。如果孕期发生了腹直肌分离,也别把恢复的任务都扔到产后。
1、饮食方面
在怀孕期间要避免摄取过多的甜食及油炸食品,应摄取均衡的营养,改善皮肤的肤质,帮助皮肤增强弹性。控制糖分摄入,要控制体重增长。每天吃富含维C和粗纤维的蔬菜、水果,可以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皮肤的新陈代谢功能。
2、运动方面
适度的运动或轻便的家务有助皮肤弹性恢复,对增加腰腹部、臀部、乳房、大腿内侧等部位的皮肤弹性有明显效果。对于孕妇而言,可坚持做孕妇操、孕妇瑜伽,经常锻炼,不仅利于自然分娩,还对产后恢复非常有益。对于产妇而言,一般自然分娩的产妇,在产后第一天就可以开始活动,在床上做一些翻身、抬腿、缩肛运动,尤其是缩肛运动对产后盆底的肌肉和肌膜的恢复非常有益。剖腹产的产妇,在拆线前可以适当做些翻身及下地走路的活动,拆线后就可以适量地活动了。但是,无论孕妇还是产妇运动都要适量,运动量太少无效果,太过反而对身体有害。
七、产后腹直肌分离怎么恢复?
1、腹直肌的训练:
2、结合腹式呼吸的桥式运动:
桥式运动可以有效锻炼腰背部,增强对身体核心力量和骨盆力量的控制能力。搭配呼吸训练效果更佳。
3、推拿按摩:
带脉在人体的腰部围一圈,是一条横向的经脉,就像是我们身体的腰带一样,通过推拿按摩带脉,使之收紧腹部,促进腹直肌分离恢复。
4、针灸:
通过针刺刺激失神经肌、痉挛肌和平滑肌,唤醒肌肉,使之恢复肌肉弹性。
5、康复理疗:
可通过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肌肉,使其收缩,以恢复其运动功能和增加腹直肌的肌力,同时可以有效放松腹斜肌的紧张。此外,有些宝妈产后还存在盆底机能问题,医院进行盆底检测和评估,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康复训练。
八、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多久有效果?
自我感觉起效多数都是坚持锻炼1-2个月以后,多数妈妈坚持三个月后会有改善。如果锻炼3-6个月后有显著改善,分离宽度能恢复到两指以内就暂时不用手术,继续锻炼。如果到产后一年、最晚两年,通过正确锻炼,分离的腹直肌仍不能靠拢,那接下来就只有通过外科手术来解决了。
九、哪一些腹直肌分离需要手术?
1)分离缺损大于3cm;2)伴有腰背痛;3)伴有腹壁外观问题。
十、温馨提醒:
如果产后筛查发现有腹直肌分离症,建议尽早就诊,接受康复治疗。腹直肌分离的程度越轻(2-5cm),康复治疗的效果越好;等发展到后期分离程度5cm,甚至形成腹壁缺损,可以手术治疗,但是手术创伤(要做前腹壁肌肉组织分离技术)、手术效果(复发率、术后外观恢复)、还是手术费用(需要用到补片和钉枪),还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都不如前者满意。
百色市妇幼中医科简介:
中医科成立于年7月,年9月增设中医病房,是以中医内科为牵头,由病区、门诊和理疗室组成,以中医为主线,整合中医、中西医结合、中医妇产科、中医儿科、中医疼痛、中医小儿康复及中医产后康复等涉及中医的业务部门组建而成。中医科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特色专科,取中西医之长,运用中医特色疗法,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疗效为目的,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妇产科常见病、儿科常见病,小儿及产后康复等疾病,中医科拥有多种现代化急救设备和治疗仪器;主要收治各种非手术治疗内科、妇产科、儿科、骨病及皮肤科、康复等病种。
人才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医疗团队,科室配备高素质医护人员共20余人,其中副高2人,中级3人,住院医师5人,康复师3人,护士7名;大部分医务人员均到过北京、上海、医院进修学习,并经过专业规范化培训,是一支具有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医疗团队。
专科特色:
1、妇产科全程序贯治疗,疗效佳,无副作用。
孕前调理:针刺/埋线、温针、灸法治疗月经失调,宫寒不孕等。
孕中安神保胎:中医中药治疗妊娠合并其他疾病如失眠、便秘等。
产后调养:温针治疗产后痛症,雷火灸、针刺治疗产后尿潴留,中药熏蒸配合手法复位治疗产后腰痛、骨盆错位,埋线配合针灸产后塑形,中药灌肠联合针灸治疗剖腹产术后胀气等。
2、针灸、推拿整脊、理疗相结合治疗运动系统疾患、产后身痛,效果立竿见影。
3、埋线配合针灸治疗肥胖症,尤其产后肥胖,子宫容受性差,多囊卵巢综合征、慢性胃肠炎、便秘、顽固性疼痛等为我科成熟的一大治疗特色。
4、小儿推拿疗法配合穴位贴敷、中药浴、挑治,治疗儿科疾患,以消化呼吸疾病见长,安全、无毒副作用,小儿易接受,并集治病防病、儿童日常起居饮食宣教为一体。
5、手法配合中药治疗乳腺炎、乳腺增生、产后乳涨、乳汁不通等。
6、中医外治治疗:
a、刮痧、拔罐、刺络放血、小针刀、火针、梅花针。
b、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疗法、自血疗法、关节穿刺术。
c、中药硬膏热贴敷、隔物灸、中药定向治疗、耳穴压豆、穴位敷贴、药物熏蒸,中药泡洗。
联系我们:
民生院区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白癜风的土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zz/97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