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一般是化脓性细菌侵入乳腺而引起的,其病因主要是乳管不通畅,使乳汁淤积,继发细菌感染而致。
急性单纯乳腺炎,初期主要是乳房的胀痛,局部皮温高、压痛,出现边界不清的硬结,有触痛。单纯性的乳腺炎通过几次按摩就可以避免打吊针的痛苦了。急性乳腺炎在开始之时患侧乳房胀满、疼痛,哺乳时尤甚,乳汁分泌不畅,乳房结块或有或无,全身症状可不明显,或伴有全身不适,食欲欠佳,胸闷烦躁等。然后,局部乳房变硬,肿块逐渐增大,此时可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高烧、寒战、全身无力、大便干燥等。常可在4~5日内形成脓肿,可出现乳房搏动性疼痛,局部皮肤红肿,透亮。
急性乳腺炎是一种女性常见疾病,对于它的防治工作首先要从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入手,只有清楚了发病原因才好标本兼治,对症下药。
一)发病原因
细菌的入侵本病致病菌多数为金黄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细菌由乳头皮肤破裂处或乳晕皲裂处进入,沿淋巴管蔓延至乳腺小叶间及腺小叶的脂肪和纤维组织中,引起乳房急性化脓性蜂窝组织炎。亦有少数病例产后发生其他部位的感染并发症,细菌经血循环播散至乳房,引起发病。
乳汁淤积有利于侵入细菌的繁殖。乳汁淤积的原因有:①乳头过小或内陷而产前又未能及时矫正,使婴儿吸乳困难,甚至不能哺乳。②乳汁过多,排空不完全。产妇不了解乳汁的分泌情况,多余乳汁不能及时排出而保留在乳内。③乳腺管阻塞使排乳困难,如乳管本身的炎症、肿瘤及外在压迫,均可影响正常哺乳。
乳头皲裂分娩后产妇未能掌握正确的哺乳技巧,或婴儿的含吮不正常,或过度地在乳头上使用肥皂或乙醇干燥剂之类刺激物以及婴儿口腔运动功能的失调等造成乳头皲裂,使细菌沿乳头小裂口入侵,并且经淋巴管到达皮下及乳叶间组织而形成感染。乳头皲裂时,哺乳疼痛,不能使乳汁充分吸出,致乳汁淤积,为入侵细菌创造了繁殖条件。
二)发病机制乳汁淤积和细菌侵入是急性乳腺炎的两个重要因素。
据悉,约40%正常产妇的乳汁中含有金黄葡萄球菌和白葡萄球菌存在,但不引起发病。初产妇易发急性乳腺炎与其乳汁中含有较多的脱落上皮细胞和组织碎屑引起乳管的阻塞有关。阻塞乳管可使乳房组织的活力降低,加之乳汁淤积的分解产物,使之更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成为细菌很好的培养基。也有报道,哺乳后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尽,其患病率较哺乳后不吸尽乳汁的发病率可低1倍。急性乳腺炎的发病过程大体经历乳管炎、乳腺炎和乳房炎3个阶段。细菌侵入乳管,上行至腺小叶,停留在滞积的乳汁中生长繁殖,导致乳管的急性炎症。继而扩散至乳腺实质,引起实质性乳腺炎。细菌亦可从乳头皲裂的上皮破损处沿着淋巴管到乳腺间质内,引致间质性乳腺炎。此阶段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炎症即向乳腺实质以外的脂肪和纤维组织扩散,导致急性乳房炎。炎症局限,组织坏死、液化,大小不等的感染灶相互融合形成乳房脓肿;若脓肿穿破到乳房后间隙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时,则形成乳房后脓肿。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出现较明显的硬结,触痛更加。同时病人可出现寒战、高热、头痛、无力、脉快等全身虚状。此时腋下可出现肿大的淋巴结,有触痛,化验血白细胞计到升高,严重时可合并败血症。医院打消炎针,等炎症消后再做疏通,输液只能起到消炎的作用并不能疏通乳腺,为了避免乳腺炎的再次发生建议各位妈妈首先让乳腺保持通畅。
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方法有哪些?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导管扩张症,俗称导管炎,中医称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不是细菌感染所致,而是导管内的脂肪性物质堆积、外溢,引起导管周围的化学性刺激和免疫性反应,导致大量浆细胞浸润,故称浆细胞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多发生在中、老年女性,高峰年龄为50~60岁,大多数病人有乳头内陷畸形。因其发病率较低以及长久不愈的特点,不少人把浆细胞性乳腺炎误认为是一般细菌感染,或误诊为乳腺结核,更严重者,把其认为是乳腺癌误切乳房。
浆细胞性乳腺炎为一种良性疾病,炎症长期刺激有导致恶变的可能,故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浆细胞性乳腺炎,具体的治疗有:
内治法
急性期:急性期内有乳头凹陷、乳晕部结块红肿疼痛,伴发热,头痛,大便干结,尿黄,舌质红,舌苔黄腻等症状,因为不是细菌引起的,所以不需要用抗菌素,只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但不宜苦寒过重。
慢性期:慢性期有脓肿自溃或切开后久不收口,脓水淋漓形成乳漏,时愈时发,局部有僵硬肿块,皮肤不红或暗红等症状,故应温阳散寒,化瘀散结为主。
医院里外治法
一、肿块初起时用金黄膏外敷,成脓后切开引流,术后创口用溃疡油纱条换药。形成瘘管者,待急性炎症消退后,可根据情况选用切开法,清创引流换药
二、手术。病灶切除+乳头成型术。少数年龄较大,肿块较大或皮肤粘连严重或形成多个窦道者,可行皮下乳腺切除术或乳房单纯切除术。
医院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重要方法,浆细胞性乳腺炎应及早确诊,切不可盲目吃药治疗,若发现疑似症状,理应及时预防调养,以免出现误诊而导致错误治疗。如需要疏通乳腺请及时咨询廖老师,
白癜风治疗方法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zl/88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