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体系与技术 http://m.39.net/pf/a_5466659.html年4月7日
第期为你朗读清明(节选)作者:丰子恺朗读者:刘念清明例行扫墓。扫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说:“鸦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又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墓游春”。清明三天,我们每天都去上坟。第一天,寒食,下午上"杨庄坟"。杨庄坟离镇五六里路,水路不通,必须步行。我七八岁就参加。茂生大伯挑了一担祭品走在前面,大家跟他走,一路上采桃花,偷新蚕豆,不亦乐乎。到了坟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农家去,借一只桌子和两只条凳来,于是陈设祭品,依次跪拜。拜过之后,自由玩耍。有的吃甜麦塌饼,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蚕豆梗来作笛子。蚕豆梗是方形的,在上面摘几个洞,作为笛孔。然后再摘一段豌豆梗来,装在这笛的一端,笛便做成。指按笛孔,口吹豌豆梗,发音竟也悠扬可听。可惜这种笛寿命不长。拿回家里,第二天就枯干,吹不响了。祭扫完毕,茂生大伯去还桌子凳子,照例送两个甜麦塌饼和一串粽子,作为酬谢。然后诸人一同在夕阳中回去。杨庄坟上只有一株大松树,临着一个池塘。父亲说这叫做"美人照镜"。现在,几十年不去,不知美人是否还在照镜。闭上眼睛,情景宛在目前。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坟"。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坟。坟共有五六处,须用两只船,整整上一天。同族共有五家,轮流作主。白天上坟,晚上吃上坟酒。这笔费用由祭田开销。祖宗们心计长,恐怕子孙不肖,上不起坟,叫他们变成饿鬼。因此特置几亩祭田,租给农民。轮到谁家主持上坟,由谁家收租。雇船办酒之外,费用总有余裕。因此大家高兴作主。而小孩子尤其高兴,因为可以整天在乡下游玩,在草地上吃午饭。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因为,据老人们说,家里有灶君菩萨,把饭菜的好滋味先尝了去;而船里没有灶君菩萨,所以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孩子们还有一件乐事,是抢鸡蛋吃。每到一个坟上,除对祖宗的一桌祭品以外,必定还有一只小匾,内设小鱼、小肉、鸡蛋、酒和香烛,是请土地爷爷吃的,叫做拜坟墓土地。孩子们中,谁先向坟墓土地叩头,谁先抢得鸡蛋。我难得抢到,觉得这鸡蛋的确比平常的好吃。第三天上"私房坟"。我家的私房坟,又称为旗杆坟。去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人,父母和我们姐弟数人。吃了早饭,雇一只客船,慢吞吞地荡去。水路五六里,不久就到。祭扫期间,附近三竺庵里的和尚来问讯,送我们些春笋。我们也到这庵里去玩,看见竹林很大,身入其中,不见天日。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作者简介-丰子恺,浙江崇德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教育家。诗文品析
《清明》这篇文章叙述了作者与家人在清明三天内每天扫不同的墓的情形,介绍了醇厚的民风习俗。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它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与家人朋友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时光。
朗读心语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虽然是描写清明扫墓,但是文章中并没有哀伤肃穆,作者用简单的文字娓娓道来,就像白开水一样,让读者感受到扫墓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平平淡淡才最打动人。因此我在朗读的时候语气没有太大的起伏,就像与人对话一般将故事讲述出来。朗读这样的故事,不需要有什么技巧,只要真情流露,顺其自然即可。
朗读者
刘念
古丈县芙蓉学校教师。
专家点评
“杨灵古丈县芙蓉学校高级教师。声音清脆干净,音量适度,叙事娓娓道来,细腻轻柔。”主
办
湖南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本期承办
湘西州测试站总
编
冯传书责任编辑
白昕校
对
贺慧莹规范从文字开始文明自语言发端欢迎您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gmoc.com/zcmbzz/100572.html